日前,美國汽油價格大漲,突破每加侖4美元的大關,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紀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桑托勒姆等抓住這個問題借機大做文章,攻擊奧巴馬中東政策、伊核政策和汽油銷售政策,朝野雙方圍繞油價大打口水仗。
油價在美國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關乎民生。美國人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汽車輪子上度過的,無論公出私行都靠汽車代步,汽油價格上漲,老百姓怨聲載道,奧巴馬的民意支持率應聲下跌。二是影響美國經濟的復蘇。近幾個月美國經濟稍有起色,經濟增長率有所回升,盡管失業率仍在高位運行,但已降到8%區間。高油價將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使來之不易的復蘇勢頭得而復失。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奧巴馬要競選連任總統。說到底,大選就是拼經濟拼民生,油價高企將直接危及奧巴馬的得票率。顯然,油價已與選票直接掛鉤,如何掌控油價成了奧巴馬必須妥善應對的大事。
奧巴馬先是聯合英國首相卡梅倫放風,稱為保持石油市場供應穩定,美英將動用石油戰略儲備。接著法國和日本跟進,表示將考慮釋放部分石油戰略儲備。美英法日聯合表態意在造成市場供應保障的預期,消除由伊核危機引發的市場恐慌情緒,達到拉低油價的目的。而后沙特石油大臣又出面發表談話,強調當前石油供需平衡,不存在供應短缺的問題,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商業石油庫存足以應對任何不測事件,而沙特具有日產原油1250萬桶能力,遠遠超過當前市場的需求,任何石油短缺的恐慌都是沒有根據的等等。
經過上述各方的協調行動,國際市場油價出現下跌,但是這種“放話”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世界石油價格動蕩的內生動因——伊朗核問題。
事實上,無論美國對伊朗石油禁運,還是伊朗的反禁運,迄今為止都沒有進入真正實施階段。雙方現在所做的只是禁運前的準備工作或者策略的運用,但已經產生巨大的心理和宣傳效果,對市場造成極大的危害。7月西方禁運實施之后,可以預計情況將變得更為嚴峻,奧巴馬將面臨更加嚴重的選票與油價兩難的困境。
歷史的經驗證明,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害人難利己。一方面,美國對伊朗禁運將部分地斷了伊朗的財路,給伊朗的經濟和民生會造成困難;但是另一方面,油價將大幅飆升,美國和西方國家乃至世界經濟將再次面臨衰退的風險。
對此,奧巴馬要三思而后行。一味地對伊朗打壓和制裁,甚至不惜把美國的國內法強加于國際社會之上,強迫其他國家執行美國的戰略意圖,大搞強權政治,不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辦法,而且還會增加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只有對話和談判才是應有之道。(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吳正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