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縣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三分之一。記者調查發現,在這里,國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藥品原料的工業明膠,通過地下鏈條暗中銷售和使用已是公開的秘密。用皮革下腳料經生石灰處理后制作而成藥用膠囊,鉻含量動輒超標20多倍和40多倍,使用工業明膠膠囊的藥品成為名副其實的“毒藥”。(4月15日央視)
“想吃果凍時,舔舔你的皮鞋。想喝老酸奶時舔舔你的皮鞋;治療拉肚子時,舔舔你的皮鞋”,這是近日“毒”膠囊事件發生以后網上一些人編的段子,雖然幽默,但是筆者看到的卻是滿眼的苦澀和憤怒。在一個吃什么都膽戰心驚的時代里,連生了病吃藥都可能再次金屬中毒,我想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這種感受:逃無可逃。
人吃五谷雜糧,誰能不生病,生病了當日要吃藥,而且現代制藥企業大多是以膠囊的形式包裝藥物,口服方便吸收快,誰能想到,一些無良商家會在藥囊的包裝上都敢偷梁換柱,以假亂真。為了一噸原材料剩下一萬元錢,一些膠囊生產企業竟然以工業明膠來生產膠囊,人吃了這種鉻超標的藥品,不知道是真治病還是真的找死呢。
或許善良的消費者會很奇怪,難道這些膠囊生產企業的老板和家人都是金剛不壞之身,都不生病,不吃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為什么他們還會生產自己也吃的“毒藥”呢,難道他們就不怕鉻中毒或致癌嗎,答案也是否定的,他們也怕,那為什么這些人會如此見利忘義,如此利欲熏心,到了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的地步呢?其實這些讓我們不忍相信的現實,除了社會道德滑坡的原因之外,恐怕和有關部門疏于監管、尸位素餐也有莫大關系。正是因為監管不力,沒有了公平的競爭環境,所以某些無良廠家開始用工業明膠來和一些還堅守底線的廠家進行競爭,在每噸萬元差距的價格剪刀差之下,自然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一些廠商被迫協同作惡,當所有廠家最后都把這種集體犯罪視同潛規則,可以無需追問良心和法律制裁時,最后的良心,蕩然無存。
“良心藥,放心藥”,這是某制藥企業,也是此次毒膠囊涉及的企業的廣告語,現在再看這類廣告語,真感覺是莫大的諷刺,正如某乳企的“強壯中國人”的廣告語一樣,充滿著灰色幽默。當每個國人都在充當各種化工原料和添加劑等對人體有害的食品的小白鼠時,我們還有一線希望,幻想著吃出病來能吃藥治好,如果連藥品都不能吃了,那真的就沒有地方可逃了。
加大監管力度的呼吁已經喊了無數次,相關部門的類似表態已經表了幾百遍,消費者小白鼠的悲慘經歷已經上演了很多起了,相關部門是不是該真正出手,給消費者一點點活下去的信心了,別再讓這種逃無所逃的無力感繼續籠罩我們了,因為我們都在一條船上,沒處可逃?。?/p>
?
相關鏈接:
藥用膠囊被曝用皮革廢料熬制 有毒重金屬超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