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堵車"是世界各國的城市所面臨的通病。針對日益臃腫的城市,日本近年來推行以電鐵、地鐵、公路三者相輔相成的辦法緩解城市擁堵。但是,東部大地震后,日本政府一直在尋找切實可行的新公共交通方案,最終把目光轉向了建設公交巴士專用道。下面我們連線《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葉千榮,了解一下日本公交發展的新思路。
主持人:日本的城市擁堵情況嚴重嗎?他們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來解決呢?
葉千榮:日本最近各大城市都紛紛開始認真的研討新的解決堵車的方法,日本是在60年代東京奧運會之后通過經濟的高度成長開始步入了家用轎車急速增長的階段。也就是日本的經濟學者常說的,當人均GDP超過4千美元,其國家就會進入一個大規模的家用汽車社會,同時各大城市紛紛出現了堵車現象。
這些現象跟今天中國的北京、上海一樣,首先是人們在通行的時間由于堵塞比以往要多花很多時間,而且還帶來了大量的廢氣的排放,在70年代大部分城市的解決方案都是修造地鐵,認為一個在地下的不受紅綠燈和十字路口等堵車影響的交通工具是最理想,可是現在又回過頭來認真研討公共交通巴士的可能性。
主持人: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地鐵大國,而世界很多其他城市也都在積極發展自己的地下交通,東京曾經在世界十大地鐵城市當中排名第四位,日本為什么不繼續發展地下交通資源,轉而考慮拓展地上公交系統了?
葉千榮:理由有兩點,第一地鐵的造價十分昂貴,同時它還涉及土地的問題,在日本由于土地是私有的,所以土地的轉讓、收購往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城市表示,重新回歸建設公共交通巴士的這種方式。目前所采取的辦法是在一些城市的主要干道上修建公共汽車專用側道,這些專用側道的特點是在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他不受紅綠燈的影響,直接用立交的方式過去,盡可能在上下班期間為市民提供一個不受堵車,不受紅綠燈,不受十字路口影響的同時是廉價便捷的交通工具。
另一方面,過去在考慮交通工具系統的時候還考慮到廢氣的污染,當時大部分是使用汽車、汽油和柴油的巴士,而現在使用燃氣和油電混合巴士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以這一次日本在東北地區震災重建重新規劃城市道路的過程當中,以及其他并未發生震災但為了解決城市交通堵車瓶頸問題,而不得不尋找新方法的城市都開始再次將目光轉向了能夠盡快解決問題,盡快收到立竿見影效果的公共交通系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