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19日消息??近年來,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加快,一批大項目、大工程上馬,農村集體土地征用引發的矛盾逐漸凸顯。地處海南開發前沿的陵水黎族自治縣探索出“以群眾為主體”的征地拆遷模式,政府引導群眾自主管理征地事務,給失地農民留足發展空間,解決了失地農民生存與發展問題。
陵水的基層干部群眾認為,這種創新的征地拆遷模式,不但提高了地方開發建設的效率和效益,還有效地改善了基層黨群關系,推進了當地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創新征地模式破解“天下第一難題”
近年來,陵水縣經濟飛速發展,伴隨著縣城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大項目上馬,舊城改造拆遷和新區發展征地工作不僅沒有引起當地群眾的反對,反而成為了當地群眾積極擁護并且參與的“民心工程”。2010年9月,陵水縣僅用15天就完成涉及黎安鎮大墩村8個村民小組、826戶村民的11670畝土地征用工作,創下了全國聞名的“陵水速度”。????有“天下第一難題”之稱的征地拆遷一直考驗著地方政府社會管理水平和執政能力。如何協調群眾利益、確保其長遠生計成為破解征地拆遷難的關鍵。陵水縣委書記王雄說,科學的征地拆遷制度,應該“以人為本”,把土地開發帶來的收益向被征地者傾斜。陵水通過制度安排,讓農民群眾懂得了現在征地與過去不同,農民在征地過程中,可以參與并享受到土地開發帶來的好處。????據介紹,陵水縣探索的創新型征地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設計了“包干補償”制度。為確立被征地農民的主體地位,讓農民成為征地拆遷的主體和最大受益者,原本應該由政府主導的青苗補償、墳墓搬遷等征地拆遷事務,政府統一下放權力由村辦公司包干負責,補償費用一起納入公司集體賬戶,老百姓一起分紅。為了讓利征地農民,該縣對所征用土地全部實行海南省最高一檔補償標準,以村集體作為征地主體對其進行“包干補償”。
黎安鎮大墩村村委會書記李國孩告訴記者,縣政府對村集體土地按每畝57893元標準進行補償,補償款60%直接發給村民,40%轉入村辦公司用于發展實業;對村里的國有土地按每畝38900元的標準進行補償,補償款60%直接發給村民,40%轉入村辦公司。青苗每畝2萬元包干補償。征收土地的不可預見費和工作經費各按集體土地補償款總額的10%給予補貼。
二是留足發展用地,確保失地農民日后發展生計。針對“鈔票花光,村民上訪”的現象,縣政府就地安置被搬遷村民,按照征地總面積的8%給村委會留足建設用地,村委會可在為村民建安置房屋后將其余土地轉化為商業地產,通過政府行為掛牌拍賣或創辦集體企業??h里還將開發區中出租車運營、綠化、土石方、建材等項目,用政府規定的方法明確給村民經濟組織經營。
三是政府不再充當征地的主體,在最大限度上發揮了村民們參與征地拆遷的積極性。征地項目由政府包干給各村委會及其相關企業。以大墩村為例,大墩村沒有聘請評估公司,而是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組織村民對地塊上的附屬物進行自主評估,節約了近100萬元的評估費。同時,村委會具體測算拆遷成本,杜絕了由政府、開發商實施拆遷過程中產生的“灰色收入”以及特殊利益群體。這樣,基層群眾搶種搶建的現象少了,征地工作自然就順利,因為征地費用節余越多,村民們獲利也越多。
成立村級股份公司帶領失地農民致富
如何讓失地農民最大限度參與到征地開發的過程中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陵水縣創新了土地開發模式,在部分被征地農村成立村級股份公司。村級股份公司是指以村為基礎成立的公司,每戶家庭為一個股東,通過承攬開發區的平整土地、道路建設、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項目,獲取收益。陵水縣政府對每個村級股份公司注資2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進行先期扶持。到目前為止,陵水已經成立了28個村級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公司正在成為該縣經濟新區開發建設的一股新力量。
大墩村作為黎安主題公園開發的重點村,從2009年5月開始征地,被征地面積11670畝。但是一直以來村中各項制度不健全、土地管理混亂、村黨支部戰斗力薄弱等問題成為征地拆遷的“攔路虎”,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上訪鬧事不斷。
為了使開發建設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利于民,在陵水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6月5日,大墩村率先成立了該縣第一個村民股份公司——大墩民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戶為單位發放股民證,縣政府把征地、整理土地等只要是農民可以經營好的項目,全部交由他們實施。 ????李國孩說,征地拆遷工作基本結束后,村民們拿著征地賠償完省下來的7000多萬元成立了這家股份制公司,全村900多戶人家每家都有一本股民證,到了年底,公司賺的錢就平均分紅給村民。平均每人一年可分紅5000元,就連剛出生的小嬰兒都算在內。
為保證村民們的長遠生計,民星公司投資1300萬元建設了環保蒸汽磚廠,解決5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投資2800萬元建設的混凝土攪拌站,用工高峰期能夠提供90個工作崗位;村里還出資400萬元購買了挖土機3部、鏟車4部,花卉苗圃場項目也在未來的規劃當中?!坝辛诉@些實業,及時解決了村民失地后的就業問題,村集體經濟一下子也增長了不少,以后每年村集體收入超過億元應該問題不大?!崩顕⒄f。
解決了生活的后顧之憂,村民們原有的懷疑和抵觸情緒逐漸消失。李石法曾經是大墩村出名的“釘子戶”,征地之前,他逢人便說:“再窮也決不出賣祖宗地。”后來村干部們上門為他算賬:征地后本村村民人均一次性可獲得土地補償金5萬元;村委會出資為每戶村民建230平方米的二層半樓房,免費為村民購買農村醫保和辦理養老保險,還將成為村辦股份公司的股東。解除了李石法的后顧之憂,他帶頭在協議書上簽字并主動向其他“釘子戶”宣傳政策。
“陽光”拆遷使失地村莊舊貌換新顏
陵水縣拆遷辦副主任嚴宇說,在拆遷管理過程中,政府部門大力推行陽光拆遷,公開拆遷補償安置政策,將拆遷流程交由群眾監督,真正體現了拆遷過程的公開、透明和公正。
推行“十項”公示制度。拆遷單位在拆遷現場辦公如下十項內容:拆遷法律法規、房屋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公告、拆遷工作人員、安置平面圖、安置方案、拆遷補償項目公示表、辦公時間和辦公制度、分類評估報告、拆遷協議書格式樣本等?!笆棥惫敬_保了被拆遷人的知情權,使得被拆遷人可以充分了解拆遷法律法規和本人的權利義務。
實現拆遷補償評估行為市場化。在征地現場,通過現場抽簽方式選定估價機構,村股份公司也可自己組織村民自主評估。拆遷動員會上,在公證機關的公證下,以現場抽簽的方式確定估價機構,評估機構出具估價報告并在現場解答被拆遷人提出的疑問。這樣就杜絕了拆遷人和估價機構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建立征地補償費預存、征地補償安置統籌金、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統籌制度以及檔案管理制度。目前,陵水縣已英州鎮天堂村委會等3個村委會440戶1980名失地農民辦理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繳納了養老保險統籌金570萬元。
嚴宇說,在征地拆遷安置過程中,由于縣委縣政府充分考慮到失地農民群眾生活、生產、就業等問題,設身處地為群眾多考慮,最大限度地給予群眾實惠,群眾對征地拆遷工作滿意度較高。到目前為止,陵水未發生一起暴力拆遷和強制拆遷惡性案件,沒有發生一起群眾集體上訪案件。
如今,在英州鎮天堂村、椰林鎮卓杰村、新村鎮城坡村,原來被征用的土地都在進行熱火朝天的建設。失地農民經過培訓后,駕駛拖拉機、裝載車不停地來回穿梭,運輸土方。政府還把經營出租車的商業機會交給失地群眾,同時還幫助做好規劃,開發餐飲、超市、零售等商機,承包給失地群眾經營。
在陵水縣一些失地的村莊可以看到,在原來的村莊周邊安置區,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村容整潔、鄉風文明,原來村莊臟、亂、差的景象消失。在大墩村新址,將建起村民生活、生產功能齊全的現代和諧村民社區:930幢村民享有的二層別墅、3000平方米的村幼兒園、4幢10層的現代化賓館,敬老院、農貿市場等一應俱全。
陵水縣的基層干部認為,在征地拆遷中,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充分發揮當地村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將農民的權益納入城市化進程中一并考慮,地方發展就能得到農民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征地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只有農民們富裕了,地方發展才能輕裝前行。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