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黃巖島對峙已有20多天,結果仍不明朗。不論結果如何,黃巖島對峙事件都將成為影響國家關系、海洋權益、軍事準備甚至地區新安全架構的里程碑式事件,并將在三方面帶來沖擊性后果:
一、將刺激相關國家重新思考南海政策,而中國必然要有應對。短期內菲律賓會把這種強硬態度維持下去,長遠看,它會強化與美、日、甚至印度及東盟有關國家的關系,大幅度引進軍事裝備,以武力據守既得利益,還會在南海其他方向與中國展開爭奪。其他國家,不管是南海主權聲索國,還是地區外國家,也會對中國日趨積極的海洋政策做出應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難度和成本。
二、成為大國在亞太地區較量的風向標,南海主權非聲索國的卷入會加深。實力上,菲律賓在幾乎所有方面都不是中國的對手,但敢于挑戰中國,除了戰略判斷失誤外,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即大國介入,黃巖島對峙正演變成大國間較量,盡管當前這種較量還是若隱若現。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對事態發展仍保持相當克制,包括撤船。細看處理事態過程,中國回旋空間還很大。表態上,只看到外交部副部長和國防部長級官員宣示中國立場,中國國家領導人并沒表態。即便是前幾天泰國總理英拉訪問北京,中國領導人也沒提此事,顯示中國高層對事態發展很有把握與信心。相反,菲律賓總統、外長、國防部長不斷放狠話,兩國實力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承諾加強與菲軍事合作,但公開強調在主權和領土沖突中美國不選邊站隊。不過,細品美國近期表態,會有別樣感受,主要有二:一是不能動武,這顯然是說給強大方中國聽的;二是按照國際法和地理環境解決爭端,這是對菲律賓謀求南海爭端國際化論調的重復。4月30日美菲舉行“2+2”(外長和防長)會談之后,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表示美國主張通過法律和外交手段解決南海爭端,國防部長帕內塔也不愿提黃巖島對峙。由于從美菲協議看,美國不承擔保衛黃巖島任務,有學者一廂情愿地認為,對峙如果演變成沖突,美國不會卷入,但這只是推測。事實上,美國卷入南海事態發展是肯定的,只是介入方式會不同,如向菲提供軍事裝備、情報和后勤支持,甚至會以“人道主義援助”為借口派軍艦和飛機插入沖突地區等,這是多年來美國“環太平洋演習”的重點課目,中國對此要保持清醒。美國一直在強化亞太地區防范中國的安全體。地理位置上看,一旦中國軍管黃巖島,等于在菲以西海域撕開個口子,同時在蘇比克灣外建立了堵截屏障,美國怎能放任不管?
日本最近幾年在南海表現活躍,不但派兵到此海域聯合軍演,而且在黃巖島對峙事件之后公開提出派兵菲律賓駐守,都說明日本愿與菲站在一起與中國抗衡。日本首相說,日本在南海有“重大利益”。不管這種利益何在,卷入對峙確實能給日本帶來不少好處:一是借機進入南海;二是加強與菲軍事合作;三是減輕中日釣魚島紛爭壓力;四是向菲律賓出售軍火。前不久,日本政府解禁武器出口限制,可向除美國之外的第三國出售武器。由于歷史原因,地區國家對日本制造的武器保持謹慎,而菲律賓與中國在黃巖島對峙正好給日本機會,無孔不入的軍火商除“慷慨”向菲贈送巡邏艇外,大宗軍火交交易還在后面,菲律賓就等著掏錢吧!
對菲律賓來說,當然樂見美、日等國卷入對峙事件當中。但殊不知,大國怎會為菲火中取栗?更何況把大象拉到甘蔗地,讓它們搏斗,遭殃的不僅是大象,菲律賓要承擔的損失會最大。
三、破壞東南亞共同體建設的進程,甚至導致東盟分裂。長期以來,建立東南亞共同體一直是東盟的愿望,也提出日程表。共同體一旦建成后,東盟將從較松散、以經濟合作為主體的地區聯盟,變成成員國間政治與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各領域關系更緊密、實現一體化的區域組織。
但是,菲、越等國一直希望把東盟打造成能與中國就南海問題抗衡的地區同盟,抱團與中國“打群仗”。但東盟不是每個國家都是南海主權聲索國,相反對華都保持著重要的政治、經濟關系,菲律賓等鼓動抱團對付中國顯然是不現實的。黃巖島對峙后,菲律賓領導人要東盟國家選邊站隊。然而,就連對華“強硬”的越南也沒正面回應菲律賓,可見,建立對付中國的地區共同體的設想難以得逞。
黃巖島對峙若不加控制而順其升級為沖突,最直接后果將導致東盟分裂,少部分國家會站在受美國支持的菲律賓一邊,大部分國家會保持中立,其他國家會站在中國一邊。這種被迫選邊站隊必然引發東盟國家各奔東西,2015年建立東盟共同體的設想只能落空。相信東盟國家不愿意看到因菲律賓的一己之私而導致地區四分五裂。(滕建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
相關鏈接:
中菲艦艇黃巖島對峙22天回顧
菲律賓堅持要通過國際法庭解決黃巖島對峙事件
中菲黃巖島對峙事件細節回顧
菲6艘漁船抵黃巖島 菲總統稱相信中國不會動武
中方約見菲律賓駐華使館臨時代辦 嚴正交涉黃巖島問題
菲稱中國漁政310返回黃巖島 高速行駛“嚇?!狈?/a>
菲律賓染指黃巖島4大手段伎倆盤點[圖]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