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項目:海南煉化百萬噸乙烯工程將成經濟發展“引擎”
海口網5月4日消息 “十二五”期間,中國石化將充分發揮海南煉化的優勢條件,新建以生產燃料化工產品為目標的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工程。在海南省和中國石化的強力推進下,海南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項目核準所需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海南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工程,是海南省“十二五”期間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按照省政府要求,該項目于“十二五”期間建成投產,“十三五”期間將形成13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的規模,海南煉化產值將超過千億元,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煉油產能的擴大主要是為百萬噸乙烯項目提供充足的原料,發展化工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了滿足華南地區成品油及化工原料增加的需要。”海南煉化相關負責人說。
據測算,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對海南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可增加426億元的年銷售額,上繳39.2億元稅金,帶動1000多億元的下游產業產值。海南將成為橡膠、樹脂、化纖三大合成原料的生產基地。
到2015年,海南煉化煉油加工能力約占中石化的4.03%,占全國的1.85%。每年可生產出近800萬噸成品油、150萬噸芳烴產品,還可為100萬噸乙烯項目提供300萬噸的裂解原料,為煉化一體化發展創造條件。
屆時,洋浦地區的產業規模以及經濟水平都將達到國內領先,對于保持未來海南省的工業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海南煉化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乙烯產業鏈長,被稱為“石化之母”,眾多的石油化工產品由此產出,可以衍生出塑料、化纖、合成橡膠等種類繁多的化學制品。同時,乙烯超長的產業鏈還可滲透到服裝、紡織、汽車、建材、電子、塑料和化工等大多數行業。“按一個百萬噸級的乙烯項目投產計算,可帶動下游1000多億元產業投資。‘油頭化尾’油化一體化,將是國際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發展的通用模式,也是我國乙烯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精髓。”
“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工程不僅能改善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燃料與化工產品結構,滿足該地區日益增長的燃料產品與化工產品需求,更能為中國石化在東、南沿海構建面向海外的石化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奠定了基礎。”海南煉化相關負責人說。
而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煉化大乙烯項目將實施循環經濟模式,在選擇國內外先進的清潔化生產工藝的高效裝備基礎上,通過煉油化工一體化設計,合理配置各類資源,實現資源優化和綜合利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獲取裝置生產效益最大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