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社會黨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在5月6日晚結束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戰勝現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成為新一屆法國總統。根據5月6日第二輪投票結束后公布的較為準確的結果,奧朗德獲得51.67%的選票,而代表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參選的現任總統薩科齊獲得48.33%的選票。圖為奧朗德在巴黎巴士底廣場向支持民眾發表講話,慶祝勝選。龍劍武 攝??
海口網5月7日消息 題:奧朗德勝選后中法關系“不會變”
奧朗德于北京時間7日凌晨宣布贏得法國總統大選。法國駐華大使白林當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奧朗德上臺后,法國同歐盟的關系、法國同中國的關系都不會產生大的變化。唯一的變化可能就像他曾經說的“我們需要增長”。
拯救歐債“出新招”
奧朗德勝選前后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條消息是:歐債危機的救市搭檔將由“默克齊”改名“默克朗德”。接棒薩科齊搭檔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奧朗德宣稱要修改“財政契約”,出新招拯救歐洲低迷的經濟。
薩科齊做出諸多努力后,留給奧朗德的還是個“爛攤子”。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7日發布的《歐洲藍皮書》指出,法國債務占GDP比例早就遠超合理水平。其經濟在經歷2010年的復蘇后,2011年初曾一度實現創記錄的高速增長,但很快又陷停滯,增長前景黯淡。該國雖已調低經濟增長預期、放緩增速,但事實證明,僅憑這些措施恐難以節省出足夠的錢。要想實現減赤目標,法國政府必須采取更多措施。
最近一輪歐盟首腦會議議題顯示,歐盟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增長”:包括解決失業問題、創新問題、幫助中小企業發展、促進青年就業等。在7日召開的2012年中歐大使論壇暨《歐洲藍皮書》發布會上,歐盟駐華大使艾德和透露,歐盟有望在今年夏天之前通過一項“增長契約”作為現有“財政契約”的補充。法國和希臘大選結果相繼出爐后,這一舉措的進度可能加快。
與會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歐盟經濟合作研究所研究員史世偉認為,奧朗德上臺后可能出現的爭論不是“要不要增長”,而是他在多大程度上強調增長,如果他推出“大規模促進政策”,可能與默克爾強調的、解決歐債危機現行的“節約”方針形成分歧。
前中國駐歐盟大使丁原洪對此向中新社記者解釋說,歐債危機作為歐洲多年福利模式的產物,“經濟增長疲軟”和“債務加大”是其兩個特征。歐洲實行“緊縮”政策后,債務情況有所好轉,但影響了增長,目前的分歧在于先“刺激增長”還是先“穩定債務”,而實際上二者是不可分的。
中法關系“不會變”
奧朗德通過第一輪選舉,準備角逐總統寶座時,其對華態度“強硬”的猜測已見諸報端。猜測主要針對三大議題:反對中國援助歐洲、把中國當做法國貿易逆差的禍根、提議歐洲對部分中國產品增收額外稅。也有消息指,奧朗德此前對中國關注甚少。
法國駐華大使在展望中法關系前景時明確表示,中法友好關系不會變。“奧朗德確實從未到過中國,但他(就任總統后)一定會找機會訪問中國”,白林對中新社記者強調說,“對法國而言,中國非常重要”。
歐債危機凸顯了中國對法國和歐洲重要性。歐盟駐華大使艾德和表示,歐洲應對危機離不開其他國家的支持,歐盟對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給予的支持表示“歡迎”,并由此認識到中國和歐盟依存度不斷加深是未來的趨勢。
事實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在2010年底提交的歐盟與戰略伙伴關系進展報告中,已將中國地位提高到歐盟主要戰略伙伴的第二位,成為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對華外交戰略重要性最高位的考慮。《歐洲藍皮書》對此指出,戰略東移和發展同新興經濟體的關系將成為歐盟外交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做出“中法關系不會有太大變化”的判斷的依據是: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重要作用已經顯露無疑,“法國人看得很清楚,無論誰上臺都不會以犧牲中法關系為代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