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市潭門鎮漁港,捕魚歸來的漁船停靠在岸邊,漁民們忙著搬運新鮮的海魚。(記者秦彥攝)
瓊海市潭門鎮漁港,漁民們忙著搬運新鮮的海魚。(記者秦彥攝)
瓊海市潭門鎮漁港,剛從黃巖島歸來的漁船剛靠岸,“瓊·瓊海09099船的”船長許德潭正忙著調運小船只到岸上。(記者秦彥攝)
5月11日上午,瓊海市潭門鎮的漁港十分熱鬧,捕魚歸來的漁船停靠在岸邊,漁民們忙著搬運新鮮的海魚。在港口的另一側,幾艘從黃巖島歸來的漁船剛靠岸,“瓊·瓊海09099船的”船長許德潭正忙著調運小船只到岸上。
許德潭告訴記者,現在黃巖島有我們國家的漁政船在保護作業的漁船,沒有遇到上次的危險了。
許德潭所說的上次遇到的危險,就是今年4月10日,12艘來自潭門鎮的漁船在我國黃巖島海域作業時,被菲律賓軍艦非法堵在黃巖島,當時許德潭的漁船就在其中,但是回來后不久,許德潭就帶著漁民再次出海了,這趟他們就是從黃巖島從事漁業生產活動回來。
船員麥華新說:“西沙、中沙、南沙都是我們捕魚的會去的地方,可以說,對中沙的黃巖島,漁民們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當地漁民介紹,潭門鎮有3.2萬人口,其中四分之一從事與捕魚相關的行業,在潭門港,隨意問一位漁民,都有二、三十年的出海捕魚經歷。在這些“老”漁民的眼中,黃巖島是無法割舍的“祖宗地”。
當地漁民介紹,在瓊海潭門鎮,有將近150艘船,60%到70%的船都去過黃巖島,經常去的有20艘。只要說起黃巖島,漁民們就會講述他們當年在黃巖島打漁的情況。
“南沙、西沙、黃巖島都是我們國家的,我們都是經常往那邊作業。”有著30多年出海經驗的船員吳先生說:“黃巖島的珊瑚很漂亮,魚類資源更是豐富。”
盧家宣是另外一艘剛靠岸的漁船的船老大,他們每年都會出海到黃巖島,這趟也不例外。“中國漁船、菲律賓漁船都會到黃巖島,今年我們的漁政船都在那邊,漁民在那里作業就不怕菲律賓部隊騷擾。”
盧家宣描述,黃巖島是座美麗的環礁,漲潮時沒入水下,退潮時露出低低的一圈。環礁呈等腰三角形,內中為一個潟湖。捕魚時,漁船要從東南方一個約幾百米寬的天然“水門”進入潟湖,漁民白天在湖中捕魚,晚上停到礁邊休息。
有著20多年打漁經歷的船老大吳澤山是潭門本地人,他聽老人講,黃巖島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潭門漁民祖祖輩輩都在黃巖島附近作業。
吳澤山第一次去黃巖島是1996年。“那時候,我們國家在黃巖島主礁也有一個碑,插我們的國旗,菲律賓那邊就炸壞了我們的碑,我們很心痛,這是我們的領土。”吳澤山回憶:“那時候,我們在黃巖島作業,經常有菲律賓的飛機飛過來,看我們在做什么業。”
說起吳澤山在黃巖島遇到的最危險的事情,還是1997年。“菲律賓那邊的部隊沒有穿軍裝,他們一上我們的船就像海盜一樣,拿槍出來就趕你們出去,拉你走。”吳澤山記得,當時菲律賓軍人叫他們簽一份都是英文的文件。“說是他們的領土,那時候我沒簽,他們拿著槍來指著我們叫我們簽名,我們都不簽。”
像吳澤山這樣遇到的危險情況,其他漁民大多也遇到過,談起這些經歷,漁民們通常只是輕描淡寫,他們已經習慣了在海上漂泊的生活,甚至對這些危險習以為常。
漁民說,現在他們出海捕魚,船上都裝了導航和監視器等設備,自然災害還可以預知,但國外軍隊的騷擾使得漁民們無法預料到接下來將會遭遇什么。
“現在有中國的漁政船在黃巖島保護我們這些漁民作業,我們就比較放心。”吳澤山說,漁民在海上作業,看到中國漁政的船最安心了。
采訪中,幾位船老大說,回來休整幾天,他們又要出海作業了。下一次航行他們還要去黃巖島,因為那里是無法割舍的“祖宗地”。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