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13日消息??武俠大師金庸的武俠小說大家都不陌生,在他的筆下,“斷腸草”能解“情花之毒”——《神雕俠侶》中,楊過因中了情花毒而痛不欲生,多虧吃了情花園邊的斷腸草,這才有了一線生機。
有傳說,神農一次在一個向陽的地方發現了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這種藤上開著淡黃色的小花,于是神農就摘了片葉子放進嘴里咽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很快發作,神農剛要吞下那種解毒的葉子,卻看見自己的腸子已經斷成一截一截的了,不多久,這位嘗近無數草藥的神農,就這樣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這種植物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斷腸草”。
其實,“斷腸草”并不只存在于小說、傳說中,世上真有這味“奪命毒藥”。不過,“斷腸草”不是一種植物的學名,而是一個通稱,泛指那些能引起嘔吐等強烈反應的劇毒植物。比如,瑞香科的狼毒、毛茛科的烏頭、衛矛科的雷公藤等,在中國的不同地區,它們都被稱為“斷腸草”。
在云南南部許多地方,有用“斷腸草”(鉤吻)治療類風濕的傳統。然而,劇毒的植物究竟是哪些成分起了作用?日前,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科研人員從斷腸草中分離出一系列化合物,并發現其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活性,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植物療法》。
該植物園副研究員許又凱稱,每年都有因誤食“斷腸草”而中毒死亡的事件發生,中醫根據“以毒攻毒”的理論用其治療惡性腫瘤,但由于毒性大,在腫瘤治療中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也沒有找到它能治療惡性腫瘤的科學依據。
“我們一直在思考,傳統用于治療類風濕的斷腸草的物質基礎是什么?能否從斷腸草中獲得免疫抑制類物質?”許又凱說,通過長期的研究,他們從斷腸草中分離出一系列化合物并進行了免疫抑制活性測試,從中發現兩個新化合物和兩個相似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活性。
“研究顯示,類風濕為免疫性疾病,是由于體內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活躍所致,現代臨床上主要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效果顯著。”許又凱介紹,同時,免疫抑制類藥物是目前用于治療人體器官移植中排異反應的重要藥物。沒有免疫抑制類藥物,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人體器官移植。“這意味著斷腸草中存在與用于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藥物完全不同類型的強免疫抑制活性物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