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7日報道】題:中國為埃塞俄比亞帶來工作機會的代價是什么?
中國已經迅速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但真正獲利的究竟是誰?
歐洲正在勉力應對經濟衰退,非洲卻是另一番光景。這片大陸預計2012年經濟增長將達到6%。不過有人擔心,經濟擴張和外國投資的果實不能被平等地共享。
其中一個中國投資例子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部的鞋廠。
鞋廠每天兩條生產線為全球各大品牌生產超過2000雙鞋子。
鞋廠負責人海倫·海說,工人工資不高,但他們得到了制鞋工藝的培訓。海說:“我帶了86名埃塞俄比亞人到中國,教他們如何制作鞋子。”
“現在我們在和政府緊密合作,計劃再培訓300人。”她有信心在培訓結束后,工人們可以選擇留下或者到其他鞋廠工作。
海說:“我們提供網球場、制服、食物,未來我們還會提供免費住宿。我們還在申請公平貿易證書,因為我們對待我們的工人是絕對公平的。”她又說:“過去中國給予非洲國家很多錢,現在我們希望這里的人擁有制造東西的能力。所以培訓是我們戰略的核心。”
海說,他們的集團計劃在埃塞俄比亞投資20億美元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埃塞俄比亞有“很好的經濟政策”。制鞋原材料充足,地理位置好,可以很方便進入歐洲和非洲其他地區,這些都是部分原因。
她說:“我們和非洲開發基金組織簽訂了非正式協議。在未來10年里,我們會共同投資20億美元,為10萬人帶來工作機會。”
她表示在埃塞俄比亞投資的最大挑戰是人們不熟悉國際貿易。不過她有信心這個問題能隨時間改善,他們公司也在與政府緊密合作,力圖解決這一問題。
長期致力于非洲工作的慈善家鮑勃·格爾多夫爵士說,人們不應該擔心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他否認了經濟殖民這個說法。
格爾多夫爵士說:“中國對此沒有興趣。少說話,腳踏實地,好好干活,這是互惠互利的。”
他表示,民主不是經濟增長的先決條件。“看看新加坡或者中國吧。不管政府是什么樣,商界領導人都可以與之打交道。他們的本職工作是做生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