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已三年多的國際板,似乎成為影響A股市場走勢的一個魔咒。
自2009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首次明確上交所將扎實推進國際板建設以來,其后的每年5月,有關國際板即將“誕生”的消息都如約而至,成為每年5-6月的熱點話題。
今年,國際板相關消息再度“赴約”。一份文件中的短短一段文字,成為了6月4日A股市場大跌的主要誘因之一。
在該份由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名下發的名為《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因一句“研究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被市場解讀為國際板漸近,當天上證指數跌幅達到2.73%,創下近期A股單日跌幅紀錄。
“市場對該信息發生了誤讀。”6月4日收市后,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只是國家有關宏觀政策的延續。”
“實際上,國際板目前已經被證監會暫時擱置。”上述知情人士稱。他更補充道,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是A股市場近年來的發展目標,國際板的推出也在中長期規劃之中。
“但今年和之后一段時期內,新三板的推出才是工作重點,可謂迫在眉睫。”他坦言。
被“雪藏”的國際板
2012年年初,在國內某著名的注冊制投行專業論壇中,曾發起了一份有關“國際板”的問卷調查:根據你了解到的信息,國際板會在什么時候推出?國際板對A股市場的影響如何?
投票結果中,有六成人士認為國際板將在2013年或之后推出,三成認為將在2012年年底推出。同時,也有近六成的人認為國際板將使A股估值向發達國家市場靠齊,且產生較大擴容壓力。
“國際板的推出的確曾在早些時候提上案頭,但由于國際金融環境和國內的資本市場環境的影響,已經被暫時擱置。”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因為國際板對于資本市場的擴容壓力過大,目前A股市場低迷,綜合多方面的考慮,監管層方面已經將“國際板”暫時束之高閣。
實際上,早在今年年初,來自監管層位的一些微妙細節便已些許透露,國際板已遭“雪藏”的趨勢。
在今年1月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現場,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了國際板,并表示將在條件成熟時穩步推出。但是,其后證監會官方公布的會議新聞稿中,對于國際板的有關信息則只字不提。
“發展國際板的大方向不會改變,目前只是階段性暫停。”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文件,提出在2020年,上海要建成中國國際金融中心。而國際板在上交所的推出,正是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必要一環。
據了解,早在2010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一份名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早已經指出“鼓勵外資以參股、并購等方式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并重組;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公開發行股票、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
而在2012年5月24日,國務院轉發的有關文件中,還提到“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
“其中所說的‘適時’啟動明顯與證監會的有關思想相似。”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這反映了國際板的推出還需要考慮市場環境,這也是證監會方面暫時擱置國際板有關進程的原因所在。
新三板破題待發
與國際板遭冷遇不同,2012年以來,有關新三板的消息層出不窮,包括郭樹清在內的多位監管層領導也多次公開表態。
“保守來看,新三板在2012年底之前鐵定會有說法。”2012年6月4日,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早在4月底,在投行內部,便以經悄然傳出有關《場外市場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轉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兩個文件即將出臺的消息。
“如果順利,有關征求意見稿可能在6月底面市。”一位多次參與有關新三板管理辦法研討會的知情人士表示,多種跡象表明,場外交易市場建設正在悄然提速。
“目前已到了籌備的最后階段。”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有關知情人士表示,新三板的擴容對于目前A股市場的擴容壓力并不大,雖然其也允許投資者和機構資金的參與,但門檻和要求則相應嚴格。
“新三板擴容在今年下半年將正式啟動,按照目前的準備進度,三季度末將是一個時間窗口。”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多家券商都紛紛對此摩拳擦掌,只等擴容“發令槍”響。
此前的2009年10月,創業板的推出已改變券商投行版圖。平安證券、國信證券等原本二線甚至三線券商,一躍成為投行翹楚。而包括中金公司在內的、原本對創業板等中小企業項目沒有興趣的大券商,在錯失了先機之后,最終也調轉船頭,在創業板公司項目上奪城掠池。
有關數據顯示,在2012年前5個月,雖然平安證券人事變動導致在投行業務上未有突破,但國信證券仍以絕對的優勢,成為了今年前5個月保薦費收入最多的投行。
而記者了解到,國信證券也同樣對于新三板擴容“志在必得”。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券商創新大會之后,國信證券在其原來的代辦股份轉讓部的基礎上,成立了針對新三板擴容等的場外市場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