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開展考試環境整治 確保高考萬無一失
高考紀律權威性、公正性和嚴肅性的實現,需要有關部門、考生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除了嚴格管束考生之外,肅清高考考試環境便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有些不法分子為謀取不當利益,傳播虛假信息,組織團伙舞弊,甚至竊取考試試題,嚴重損害了考生利益,直接威脅到國家教育考試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嚴肅性。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日前指出,“今年高考在即,必須早做安排、周密部署、嚴密防范,確保萬無一失。”
針對考試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保密局等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將進行綜合治理,開展凈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考點周邊環境整治等三項集中整治行動。
據了解,這一集中整治行動將重點清除各類網絡傳播方式所涉及的疑似考試泄密、團伙舞弊等有害信息,打擊無照經營、銷售涉嫌考試作弊用途的“三無”電子產品等違法行為,保障考點及周邊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加大對考點周邊涉嫌考試作弊的無線電信號的檢測和處置力度,嚴厲打擊高科技作弊。
日前,教育部再發通知要求做好2012年高考執法監察工作,再度強調從嚴治考。相關部門將著力加大現場巡查力度,加強防范打擊高科技舞弊工作體系運行情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落實情況及對監考人員履職盡責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加大教育考試舞弊行為的懲處力度,有效防范打擊高科技團伙舞弊行為,營造公平的考試環境。
今年高考禁用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答題
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網絡語言……近年,非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見諸考卷的事件屢見不鮮,有些考生也因此嘗到不少甜頭。
四川考生黃蛉2009年用甲骨文寫作高考語文作文而一鳴驚人,高考成績平平的他卻憑此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破格錄取。憑借甲骨文,他在兩年內實現了從三本到一本的“兩級跳”,得以在四川大學接受一對一教學。2010年江蘇考生王云飛通篇用文言文兼冷僻古字寫就語文作文,他在高考中顯示出的扎實古文功底,使他贏得了東南大學拋出的橄欖枝,最終也獲得了破格錄取。
據媒體報道,江蘇等地幾乎每年都有考生用古文答卷。考生們用此類別出心裁的方式吸引閱卷老師以謀取高分,這在之前也是極富爭議性的話題。5月11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首次將“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改為“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這意味著,考生以另類博出彩的答卷方式從今年起或許將被“徹底封殺”。
有些輿論認為這一規定扼殺了部分考生古漢語創作激情的迸發,扼殺了豐富多彩的文字表達;而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這樣規定更有利于保證高考公平性。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更進一步表示,從評分操作看,目前這一規定還太粗放,需要進一步加以細化。
歷史回眸:中國高考制度建立60周年
今年是恢復高考35周年。但其實中國的高考制度建立于1952年,已經走過60個年頭,期間有過反復和中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日前在媒體發表文章,回顧了高考六十年的歷史。
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國高等學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規定》,明確規定所有高等學校實行統一招生考試。這是在前兩年分區聯考和統考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采取的重大改革。
1952年8月15至17日,舉行了中國招生考試史上第一次高考。每個科目考試時間為1小時40分鐘,每個單位時間考兩科,國文、數學、化學、中外史地、物理、政治常識、生物、外國語(俄、英)每個考生必須參加所有8個科目的考試。
17日安排加試筆試和術科。報考文法財經等院校或系,政、國、外、史四科分數之和占60%,數、理、化、生四科分數占40%;理工農醫等院校或系采計分數的科目比例則正好相反。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制定統一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各大行政區招生委員會組織考試、評卷。
從此,統一招生考試的方式直至1966年。1977年12月,中斷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復,570萬名應考者走進考場。
劉海峰的文章說,高考制度的建立,部分是受傳統文化中大一統觀念的影響和抗戰初期統一招考的啟示,部分是由于考試制度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要求從分散走向聯合,以達到高效、公平和具有可比性。1952年中國建立高考制度,在世界各國中最早主要采用統一考試成績來錄取高校新生,是世界高校招生考試史上的一大創舉。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