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認為中國經濟將‘掉入懸崖’,事實上,中國仍然面臨巨大的機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新華都商學院院長埃德蒙·費爾普斯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未來經濟增長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通過自主創新和更高效的投資,中國依然能贏得更多、更好的增長機會。
經濟增長仍存良好機會
近期出爐的一系列低于市場預期的宏觀經濟數據,令一些經濟界人士擔憂經濟后續增長乏力,未來增速還將進一步下滑;也令海外一些有關“中國經濟二次探底”“中國泡沫破滅”的論調再度升溫。
“有人說,中國必須經過大幅調整或是深刻轉型才能夠繼續增長,這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埃德蒙·費爾普斯說,他并不認為中國經濟將“掉入懸崖”。中國正在不斷邁向現代化,從宏觀角度看,經濟增長仍將有巨大機會。
不過,談及經濟增速放緩,這位與中國頗有淵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直言,中國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已出現些許下降,這導致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趨勢。
他引述歐洲在上世紀后四十五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說,為降低回報率下降趨勢,中國需要更多地放寬視野,對于之前忽略的一些領域進行更多的投資;同時要特別注重進一步提高科學技術水平,采用更好的、更加先進的技術來提升生產力水平。
未來五年外部環境不樂觀
在這一輪經濟增速放緩過程中,出口下滑扮演著重要角色。受海外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影響,中國出口正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增長放緩形勢,在埃德蒙·費爾普斯看來,這一不利影響可能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他表示,經歷債務、銀行業危機的歐洲正面臨困境,就業率、產出比等都保持比較低的水平,歐洲經濟在未來五年都將處于較為低迷階段,“即便是德國,也不一定有好日子過”;同樣,“尚未搞清楚自身問題”的美國未來五年內很有可能也將保持低速增長和低就業水平。
對于全球經濟會否在未來幾年出現“大蕭條”,埃德蒙·費爾普斯不置可否,“美國、歐洲是否會出現大蕭條,這是很難說的。”
不過,他強調,即便西方國家出現“大蕭條”,對中國也不是致命的,通過恰當的經濟改革,中國可以走自主創新的道路,還是可以實現持續增長,保持較高的就業率。要做到這一點,中國需要經濟結構上的變革以及適當的經濟措施,也需要一些恰當的機制和體制安排。
中國需要更高效的投資
談及經濟增速減緩背景下,中國政府近期啟動的一系列新的投資計劃,埃德蒙·費爾普斯認為,政府在經濟增長放緩時采取一些有用的、逆周期的做法十分常見,有價值的投資項目比如新的機場建設等將有助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不過,他也指出,從以往各國經驗來看,政府啟動的投資計劃中,可能會有一些好項目,也會有一些不好的項目。
他同時認為,新的投資計劃并不會導致通貨膨脹,經濟增速下滑會帶來通貨緊縮,新的投資將有助于抵消一部分通貨緊縮,從而有可能達到比較適度的通脹水平。
埃德蒙·費爾普斯特別提醒,需要研究的是,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放緩是不是結構性問題帶來的?是否與經濟體系本身問題有關?“如果是體系本身問題帶來績效下降,投資回報放緩,那么疊加投資只是會帶來更多的浪費。”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對經濟體系進行‘深度手術’,消除浪費的地方,使得資源能用于支持好的投資機會,避免不好的方向和不好的投資。”埃德蒙·費爾普斯說。
他指出,中國需要更高效的投資,并且應該通過更高效的投資和自主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投資和創新都需要資源,這可能是中國未來資源分配最核心所在”。他還表示,通過創新才能啟動投資,而有了投資,才有更多就業機會,才不會出現經濟疲軟。(記者常曉華華曄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