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竹朗村黎族農民陳業開種桑養蠶致富蓋起2層樓房,這是他在自家新建的樓房前。 李生東 攝
陳業開在看蠶床上的蠶繭 ? 李生東 攝
陳業開在看他的桑樹 ? 李生東 攝
6月8日記者見到已51歲的海南黎族農民陳業開,與5年前相比容貌、體形未見有何變化,信心卻更加十足。5年前他為了種桑養蠶致富,把兩間瓦房騰出來給蠶寶寶睡,一家子則睡在茅草房里。如今勤勞致富掙了大錢,他已把茅草房拆除,蓋起兩層樓房。談起自己的致富路,他最為感謝的卻是政府和銀行。
陳業開是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竹朗村普通的黎族農民,2006年竹朗村還是一個靠傳統水稻為生的貧困小山村,房屋低矮,茅草房、土坯房隨處可見。2007年4月記者來到陳業開家,桑樹已經蔥綠,他正忙著種桑養蠶。種桑養蠶是縣委縣政府新確定的扶貧項目,符合保護海南生態核心區、發展林下經濟的思路。為了發展種桑養蠶、養七彩山雞、養蜜蜂、養豬等林下經濟,當年開春,縣里成立了金融合作辦公室。現任金融辦主任關遠大說,當年主要負責給農民發放小額信貸提供生產資金,為此在縣、鄉、村建立了三級服務融資平臺網絡,鄉鎮政府有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站,農村里有小額信貸專管員。
陳業開獲得了無須財產抵押的小額信貸2萬元,開始種桑養蠶,為了讓蠶寶寶通風、蔭涼,他把新蓋的兩間瓦房騰出來,讓給蠶寶寶“睡”,全家則睡在低矮的茅草房里。精心照料之下,一批批蠶繭產出,賣到縣里定點收購站,家里獲得一筆又一筆收入。“13天拿去,就能撈到幾千元”,陳業開對記者說,從此,他們走上了致富路。
陳業開說,現在產量增加了,價格也提高了。過去養蠶1張(需配套40張蠶床),現在養到4張。過去種3畝桑樹,現在租地種到10畝。過去2間蠶房,現在5間。07年每斤賣價是八九元,去年最高到二十三四元,今年低一些,也有十四五元。
除了種桑養蠶,陳業開還種植橡膠、檳榔,還有2畝水稻田,年均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僅出售蠶苗一項就有2萬元收入,并且收入穩定。陳業開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在他示范帶動下,竹朗村36戶農戶家家戶戶養蠶,共同走上致富路,昔日貧困小山村如今成了全縣的富裕村。
2011年11月,縣政府決定加快推進農村住房建設整村推進工作,竹朗村的村道變成了水泥硬化道,交通更為方便。農業副縣長王哲斌介紹說,我們繼續采取“政府+銀行”的辦法,農戶建房貸款政府給予財政貼息,同時給予每戶農民2萬元建房款補貼。在好政策感召下,陳業開向農業銀行貸款3萬元,推倒茅草房,蓋起了2層樓房,“共210平米,花了24萬元”,陳業開說。
在陳業開帶動下,竹朗村有17戶農戶向銀行貸款建新房,農業銀行共為村里農戶發放小額貸款51萬元。農業銀行瓊中縣支行行長林云介紹,農業銀行股改以來,扶持“三農”力度持續加大,到今年3月末,瓊中支行農戶小額貸款余額2178萬元,存量貸款余額已比農信社多出1470萬元,成為當地金融支農領跑者。到今年5月底,支行累計發放惠農卡1.4萬余張,累計發放農戶小額貸款6583萬元,重點支持農戶養豬、養雞、養魚、養蜂以及種桑養蠶、種植沙姜、種植橡膠等種養項目,瓊中"政府+金融"的支農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像陳業開一樣,走向致富路,信心更加十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