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張仕興忙著走家串戶。玉山村要給村里通燃氣,得經大伙兒同意才行。“你看,這么多人簽了!以前都不敢想。”作為副支書,他現在輕松多了,“過去政府即使做好事,老百姓也不相信,關門閉戶不讓進咧。”
這里是貴州省甕安縣玉山鎮。2008年6月28日之前,它如同其他黔南小鎮一樣隱匿深山中,默默無聞。然而,隨著“玉山幫”被認定該為震驚全國的打砸搶燒事件負責,這個小鎮也陡然聞名于世。只是,它留給人們的更多是驚愕。之后,玉山鎮開始了重建和救贖之路。
“玉山幫”的崛起
玉山鎮位于甕安縣城西北20公里處,山多地少,富有礦藏,尤其以磷、鋁礬土為優。這些礦藏分布零散,表層儲存,難以大規模開采,故小礦井成為主體。2000年后,礦產價格飆漲,這個黔南小鎮瞬時成為淘金客的樂園。浙江、福建等省的小老板云集于此,大發其財。然而,隨著更兇狠食客的出現,饕餮盛宴很快結束了。這個食客就是“玉山幫”。
“玉山幫”其實并非源自玉山鎮。1994年,熊教勛、鄧紹倫等人在甕安縣中坪鎮結成“兄弟會”,約定成員間“大屋小事要站攏、要互相幫忙”,是為其發端。次年,玉山鎮人盧寶霖、韓波加入,并于1999年重組了該組織,推選本鎮人李發芝為“大哥”。從此,“玉山幫”正式成立。
從成立之日,“玉山幫”即以嚴密的組織化見稱。如同《水滸傳》中一樣,他們排定了座次,選出十“哥”做領導集體;他們制定了幫規,不準成員吸毒、滋事,以免被公安機關打擊;他們“定期繳納會費”以支撐組織發展;他們盟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每年正月初六準時聚首,商量幫中大事。在這些措施下,“玉山幫”逐漸在甕安眾多小幫會中脫穎而出,稱霸一方。
最初,“玉山幫”流連于聚眾賭博、打架斗狠,和甕安其他幫派火并不斷,渴望“打出一片天”;接著染指長途客運,違規開設接待站,通過“勸、推、拉”等手段強迫乘客消費,獲取經濟利益;而后“經營范圍”越來越多元化,詐騙、放高利貸等無所不包。2005年,“玉山幫”把手伸進了礦產。
在2006年以前,玉山鎮轎頂山的磷礦由湖南人楊坤燦獨享,收獲頗豐。這讓盧寶霖等人很是眼紅。他讓弟弟盧宇在楊坤燦的礦井旁也承包了塊地方。可是,這塊地方沒有資源產出。盧宇轉而挖向了楊坤燦的礦井。很快礦井貫通了。雙方廝打起來。
盧寶霖指示“玉山幫”當著鎮政府人員的面毀掉了楊坤燦礦井的通風設施,且威脅對方若不讓步將炸毀礦井井口,“整死外地人”。鎮政府也毫無作為,只是勸楊坤燦以大局為重。在此情況下,楊坤燦只好把先探明、處于貫通區的磷礦藏劃出部分區域,交由盧保霖開采。
此后,“玉山幫”又獲得了白花村、勝土村的硫鐵礦等礦井,還壟斷了玉山鎮的礦石運輸。至此,玉山鎮所有礦山,非經“玉山幫”之手,沒人能運出山門。許多礦井更是非得他們“保護”,否則就不能安生。“玉山幫”盛極一時,呼風喚雨。在積聚了經濟力量后,“玉山幫”走出玉山鎮,勢力逐漸遍及整個甕安縣城。
當“玉山幫”被清算,玉山鎮的礦產開發也遭受重創。時至今日,多數礦井仍處于封閉狀態。
狼狽為奸的日子
“從某種意義上講,黑惡勢力是我們政府養大的。”甕安縣政法委副書記王登華說,“玉山幫”即是典型一例。
1999年2月,“玉山幫”成立之時,玉山鎮政府對此就有掌握。時任玉山鎮黨委副書記的潘建華更是了然。他的弟弟潘軍華就是成員之一。然而,對于這股勢力,玉山鎮的領導非但沒有采取措施,反而利用起來謀財,最終養虎為患。黑白社會也在此合流。
潘建華和“玉山幫”間的投桃報李就令人錯愕。
在玉山鎮工作期間,潘建華多次利用盧寶霖等做打手,謀取個人私利。他曾將一處磷礦承包給福泉市人吳洪科。雙方約定承包費按銷售數量每噸提5元。后來,磷價上漲,潘建華大為后悔,欲收回礦山遭拒。他遂尋機指使盧寶霖等去封堵礦山。吳洪科終于抵擋不住黑白兩道的夾攻,答應將承包費提高至15元,還付了一筆“保護費”給“玉山幫”。
當然,這種利用不是白給的。某些時候,潘建華會適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玉山幫”為了壟斷礦產買賣,凡是不用他們車隊運輸的,皆會有麻煩。曾有一磷礦老板不聽招呼,“玉山幫”就以車壞了為由堵路,從玉山鎮到礦井口,19公里的路滿滿當當全是車。派出所、鎮政府近在咫尺,皆視而不見。
后來,潘建華調任甕安縣旅游局局長、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工作局局長,仍不忘記“玉山幫”的老交情。“玉山幫”多次在縣城犯事兒,都是由潘建華出面擺平。2002年10月,盧寶霖當街砍人,潘建華找到當時的公安局局長申貴榮說情,最終兇案不了了之。
潘建華的“服務”甚至延伸到縣外。2004年4月,熊教勛等人在荔波縣某夜總會與黔南州供電系統吳海等職工發生爭執。雙方群毆導致多人受傷。事后,潘建華向時任荔波縣公安局局長說情,最終該事件以斗毆雙方各自承擔醫療費用、共同賠償夜總會財物損失的方式結案,熊教勛等人未受任何處罰。
正是在這種優質“服務”下,“玉山幫”一步步壯大,而潘建華們也走向了一條不歸路。“6·28”事件后,“玉山幫”覆滅,潘建華等6名官員被查處。他們的罪名分別是“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受賄罪”以及“敲詐勒索罪”。
后來,“玉山幫”已經不滿足于拉攏官員為其所用,而是直接有了進入體制內的沖動。黑老大也想要“紅頂子”。
玉山鎮現任鎮書記孫造說,盧寶霖2003年6月被玉山鎮中火村黨支部發展為預備黨員。這是鄉鎮領導親自過問所致。“6·28”事件后,有調查組曾對此進行專項調查。在玉山鎮所有的會議紀要,唯獨討論盧寶霖入黨的那一頁被撕掉了,至今也不知是何人、何時所為。
“玉山幫”另一頭目韓波的父親王文郁也被鄉鎮領導任命為村支部書記。據說,2004年10月,鎮里突然讓前任支書在打印好的辭職書上簽字,任命當時已經67歲的王文郁擔任村支書。
這些是悄悄進行的。有件事兒卻是大張旗鼓的。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玉山幫”捐贈了一車物資送往災區。盧寶霖穿著青年志愿者的T恤在車前留影。滿城皆知。
回到百姓的凳子上
2008年6月28日,以一名初中女生的非正常死亡而引發的打砸搶燒事件爆發。事件中,甕安縣委大樓被燒毀,104間辦公室皆付之一炬;縣公安局大樓47間辦公室也被燒毀,42輛警車被損壞。此事引起舉國關注。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石宗源三次鞠躬向百姓道歉,并說“黑勢力不除,甕安不安”。隨后,貴州省政法委調集骨干力量,展開打黑除惡行動。“玉山幫”、“葉八二幫”、“冷老二幫”等黑社會組織瞬即覆滅。
毒瘤雖然可被快刀去除,但是復原卻難一蹴而就。這一點在玉山鎮體現得尤為突出。2011年8月28日,嚴軍從甕安縣教育局調任玉山鎮鎮長。“任免公示后,一個朋友打電話對我說,‘恭喜你,去當玉山幫幫主了!’聽了很不是滋味。”嚴軍說,雖然“玉山幫”已經被鏟除殆盡,有關的干部也被嚴厲處罰,但是傷口卻不能遽然愈合,被玷污的政府信譽需要巨大努力才能修復。
新任的鎮領導選擇到傳統中尋求辦法。
“龍蟠村壩子組,重點走訪戶余武培,家庭人數4口,文化程度小學、勞動力1個,沒有人外出務工,土地2畝,主要經濟來源是糧食,年總收入3000元。家里的情況是,在草堂鎮買了5間磚房,但已經是危房,墻面用木棍擋住,家里有一個80多歲的老人,妻子是呆子,不能從事生產,有一個男孩在甕安讀高一,收入為谷子3000斤、玉米500斤。建議作為重點對象考慮,只是要注意掌握時間問題。”
這是玉山鎮鎮黨委副書記楊忠遠的民情日記。在玉山鎮,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有一本這樣的民情日記,上面記滿了哪家種了幾畝玉米、種了幾畝水稻,養了幾頭豬,哪家莊稼長勢良好,哪家家禽患了病,哪家家庭條件困難……
嚴軍說,民情日記實行一戶一記,主要是記錄干部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給群眾宣傳政策、提供市場信息、指導農民生產和調解民事糾紛、處置突發事件、商議建設村級活動場所等,同時記錄和分析群眾遇到的問題,解決具體困難。
為了避免“民情日記”流于形式,玉山鎮專門出臺了相關措施,制定“四項工作制度”,并于每周五下午對“民情日記”所反映的問題進行督查通報。對所了解的民情,沒有及時協調解決又不及時向相關領導匯報,造成信訪或上訪等事件的,首先追究該“民情日記”記錄人的責任。“民情日記”實行日走訪、月檢查、季小結制度。每個月定期交走訪記錄,由辦公室負責匯總,并整理出“民情日記”總賬。
孫造說,過去的經歷讓玉山鎮永遠警醒,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讓政府和老百姓坐在一條凳子上,否則,我們就可能走到邪道上去”。另外,決策要體現老百姓的意志,讓他們能說上話。“你看,玉山村通燃氣的事就是大家決定的,成不成,各自擺意見,少數服從多數!”這就是著名的一事一議制度。
鏟除滋生黑幫的土壤
現在,擺在玉山鎮政府面前的任務是富民。“以發展求穩定。這是硬道理。老百姓生活康樂了,黑社會就沒有扎根的土壤。”嚴軍說,過去一些鎮領導總琢磨如何肥己,而不是如何富民,自然屁股就坐錯了位置。
玉山鎮這么多礦產,老百姓以前得不到任何好處,甚至還會遭殃。好處都被誰拿走了?礦老板、黑社會,還有貪官。在高峰期,玉山鎮有34個礦井在日夜開采,卻只有4個采礦許可證。很多時候,各種來路的礦老板只要給鎮政府五六萬元就可以“拿下”一個礦井。“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嚴軍說。
據嚴軍介紹,玉山鎮正在試行“和諧礦區建設基金”的做法,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引發、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明確礦山開采業主的責任,保證治理資金和治理措施落到實處。“具體地說,每噸礦提出10元用于老百姓的修路、通水、環保、教育等民生項目。”
最近,在全縣工作承諾大會現場,孫造代表玉山鎮委、鎮政府承諾,2012年干好10件事,其中包括:“實施150戶700人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以項目拉動1.5公里的烏江大道建設步伐,推進春暉行動計劃,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推進農業產業化。辣椒、蔬菜種植達6000畝以上;生豬出欄40000頭以上,網箱養魚達1500箱以上;烤煙完成2170畝以上;茶園面積達到15000畝以上,建茶葉加工廠一個”“化解矛盾糾紛,健全維穩機制,確保年內無重大群體性上訪和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群眾安全感達95%以上,干部滿意度達85%以上”。
根據鎮黨委和政府的設想,玉山以后出名的應該是萬畝茶園、鋁礬土加工基地、物流集散地,絕不再是黑社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