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航拍的西沙永興島全景 海南日報記者 王軍 攝
海口網6月28日消息? 加快南海開發,基礎設施先行。記者從海南省海洋漁業廳獲悉,省海洋漁業管理部門將科學、合理編制三沙市海洋相關規劃,支持三沙市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南海開發創造條件。
“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漁業、油氣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然而,眼下西南中沙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成為制約南海開發的‘瓶頸’。”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趙中社坦言。
由于海南省大多數漁船噸位小,多集中于近海作業,拓展外海捕撈空間已迫在眉睫。近年來,海南省調整捕撈生產結構,逐步淘汰舊小漁船,采取財政補助、貼息、群眾合股等形式,鼓勵發動漁民建造大中型漁船,扶持龍頭企業建造外海生產補給船,增強外海和遠洋捕撈能力,組織漁民開發西中南沙等外海捕撈,拓展捕撈生產空間。
據介紹,西南中沙是海南省傳統作業漁場,但長期以來,該區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給漁船補給、避風帶來諸多不便,制約了漁業生產的發展,加強三沙市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
為加快南海開發步伐,海南省將強化三沙市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在西南中沙建立漁業綜合保障服務基地,為漁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漁業生產補給提供支撐和服務,同時,為漁船提供避風條件,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全方位服務漁業生產。趙中社說,漁業綜合保障服務基地還應包括衛生、科技、教育等設施,為駐島民眾和漁民提供全方位服務,解除其后顧之憂。今后隨著西南中沙深水網箱養殖業的發展,一批養殖戶將長期駐守基地,其子女教育問題理應引起政府的重視。
同時,海南省還將加大三沙市供水、供電、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據介紹,海南省下一步將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實施海水淡化試點工程,為駐島民眾及守島工作人員提供日常淡水供給。電力方面,將探索采用太陽能、風能等海洋新能源發電,提高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電力供應保障能力。
在茫茫海上作業的漁船,迫切需要配備聯系順暢的通信設備。近幾年來,海南省實施北斗衛星導航通信系統工程,已在5000多艘大中型漁船上安裝北斗衛星導航通信設備,使漁船擁有了“千里眼”“順風耳”。北斗星通具有導航、定位、短信息互通、一鍵報警等功能,一旦漁船在海上發生意外,漁民可啟動船上報警鍵,漁業主管部門可迅速鎖定該船位置,組織搜救,為漁業生產上了一道安全“保險鎖”。下一步海南省將進一步提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通信網絡保障能力,擴大覆蓋范圍,提高通話質量,探索在中沙群島的通訊保障新方式,最大限度發揮北斗導航系統的通訊功能,考慮在西南中沙群島合適區域建設地面臺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