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6月29日消息?國務院日前批轉了《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這一規劃出臺有什么意義,其實施對老百姓有哪些好處,如何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當前社保工作還有哪些不足?新華社記者就這些問題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
問:制訂社會保障的專項規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答:《社保規劃》是社會保障領域第一個國家級專項規劃,它的制訂頒布,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說明社會保障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處于越來越重要位置。
《社保規劃》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行了全方位、系統化的布局和謀劃——不僅覆蓋城鎮,而且覆蓋農村;不僅突出制度建設,而且強調經辦管理服務;不僅明確中央責任,而且給予地方政策指導;不僅指出發展方向,而且提出保障措施。這種科學性、系統性是其他文件形式很難做到的。
?
問:《社保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哪些工作任務?這些任務完成后對老百姓會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答:《社保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期間6個方面任務。第一是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基本解決制度缺失問題。包括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完善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制度體系,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保障政策,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大力發展補充保險等。制度體系基本完備后,就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社會保障需求。
第二是加快城鄉統籌,穩步推進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務一體化建設。包括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切實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工作。實現了這方面目標,參保群眾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制度流動,社保關系銜接不上、轉移不暢的問題就可以逐步緩解。
第三是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保障人群實現基本覆蓋。完成了這方面任務,實現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目標就可以大大跨進一步。
第四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水平,縮小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差距。這些計劃得以落實,社會公平將更加彰顯,廣大人民群眾得以更好地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第五是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福利和慈善事業。這將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保底層”更加牢固。
第六是加強社會保障管理與監督,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這將使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安全穩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問:如何保障這些目標任務能夠完成?
答:為了保證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社保規劃》提出了9個方面的基礎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社會保障法制建設,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加大政府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積極開辟其他資金來源;健全社會保障公共管理服務體系,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
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繼續做大做強社會保障戰略儲備資金,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加強社會保障科學研究和宣傳,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理論和政策體系;加強社會保障國際交流與合作;實施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等8個重大項目,提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組織領導,抓好規劃的貫徹實施。
這些措施是確保順利完成“十二五”社會保障各項任務,全面實現規劃發展目標的重要支撐和必要條件,認真抓好落實必將有力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特別是促進直接惠及人民群眾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
?
問:如何看待當前社保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答:必須清醒地看到,社會保障體系總體還不完善,突出的表現在:城鄉社會保障發展還不平衡,農村地區明顯滯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蓋面還比較窄;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加強城鄉相關制度整合、銜接和推進管理服務一體化的要求日趨緊迫,難度不斷加大;城鄉間、不同群體間社會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較大,矛盾比較突出;人口老齡化加快,社會保障長期資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巨大;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低,信息化建設發展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務基礎薄弱、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社會各界要充分認識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艱巨性、復雜性,凝聚共識,群策群力,共同推動突出矛盾的逐步化解,促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