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半年理財產品收益排行榜最新結果出爐。據悉,今年上半年到期各家銀行的到期的理財產品數達到了12775款,其中,到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最高為27%,最低只有0.36%。
統計顯示,上半年實際收益最好和最差的,都是結構性理財產品;不過,整體而言,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大多未實現收益,其中,黃金掛鉤型產品收益相對最弱。
掛鉤型理財產品大多未實現收益
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了12775款。有8083款產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81%,其中,7946款產品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80款產品到期收益率超出最高預期收益率,57款產品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在這57款未實現收益的理財產品中,有32款為掛鉤型產品,其中,掛鉤價格的16款,掛鉤匯率的10款,掛鉤期貨的2款,掛鉤股票的3款,掛鉤基金的1款。
掛鉤黃金價格的結構性產品此次多數遭遇“滑鐵盧”,一家國有銀行的多款掛鉤黃金價格的產品均只實現了最低預期收益率,其中的一款黃金產品只實現了0.50%的最低收益率,與最高預期收益率相差5.00%。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發行的掛鉤石油期貨和黃金價格的結構性產品實現5.00%的收益率,與其公布的12.00%的最高預期收益率相差7.00%。
業內人士分析,受到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黃金價格波動劇烈,導致銀行在設計開發黃金類掛鉤產品時出現了判斷的失誤。不少銀行在設計產品時大多表現出一定的樂觀,很多理財產品在掛鉤時選擇了看多黃金。
外資行18款產品包攬高收益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此話用在掛鉤型理財產品上,是最合適不過了。上半年,在未實現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中,掛鉤型理財產品是重災區,然而,在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中,掛鉤型理財產品也是首屈一指。相關統計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到期收益率10%(含)以上的理財產品共有19款,其中18款為掛鉤型理財產品。這19款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分布在渣打銀行、恒生銀行、東亞銀行以及中信銀行四家銀行之中,主要以渣打、恒生為主,高收益理財產品基本被外資行包攬。
上半年,當國內投資者還在聲討渣打銀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帶來的巨額虧損,眼下,渣打銀行的一款掛鉤型理財產品卻成了半年度的收益冠軍。據悉,渣打的這款掛鉤型理財產品,稱為“代客境外理財QDSN11060I”新加坡元理財產品,發行時其最高預期收益率為12.00%,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因觸發條件而提前終止,實際到期收益率達到27%。
掛鉤型理財產品也稱掛型結構性理財產品,利率、匯率、指數、石油、黃金價格、股票……各類金融指標都成了投資掛鉤的對象,這類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銀行理財人士提醒,盡管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可能會遠高于其他類型的產品,但是這類產品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條款設計也比較復雜,比較適合對特定投資市場有一定了解的專業投資者,并不適合普通投資者購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