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7月11日專電? 題:“食人魚”來襲!外來物種驚魂——廣西柳州“食人魚咬人致傷”事件調查
食人鯧有著鋒利的牙齒(7月7日攝)。它們有像剃刀一樣鋒利的鋸形牙齒,喜群居,是天生的殺人機器,獵殺一切可以移動的生物,將它們頃刻間分食干凈……這是電影《食人魚》中的恐怖場景。而就在日前,珠江流域上游的廣西柳州柳江邊真的發生了一起“食人魚”傷人事件,兩人被魚咬傷。經專家鑒定,咬人魚種確為產于南美地區的“食人鯧”。目前有關部門正對柳江內食人鯧的數量進行評估,并將盡快采取應對措施。新華社發(卿要林 攝)
它們有像剃刀一樣鋒利的鋸形牙齒,喜群居,是天生的殺人機器,獵殺一切可以移動的生物,將它們頃刻間分食干凈……這是電影《食人魚》中的恐怖場景。
而就在日前,珠江流域上游的廣西柳州柳江邊真的發生了一起“食人魚”傷人事件,兩人被魚咬傷。經專家鑒定,咬人魚種確為產于南美地區的“食人鯧”。目前有關部門正對柳江內食人鯧的數量進行評估,并將盡快采取應對措施。
食人鯧有著鋒利的牙齒(7月8日攝)。它們有像剃刀一樣鋒利的鋸形牙齒,喜群居,是天生的殺人機器,獵殺一切可以移動的生物,將它們頃刻間分食干凈……這是電影《食人魚》中的恐怖場景。而就在日前,珠江流域上游的廣西柳州柳江邊真的發生了一起“食人魚”傷人事件,兩人被魚咬傷。經專家鑒定,咬人魚種確為產于南美地區的“食人鯧”。目前有關部門正對柳江內食人鯧的數量進行評估,并將盡快采取應對措施。新華社記者李斌 攝
“食人魚”襲人致傷引發強烈關注
驚魂未定的柳州市民張凱博向記者介紹事情的經過:7月7日下午,他來到柳州市柳北區白沙二隊附近柳江親水平臺給小狗洗澡,突然遭到3條“紅著眼睛”的兇猛魚攻擊,其中一條魚突然咬住張凱博的手掌不放。張凱博忍痛將魚摔上岸,這才發現自己的左手手掌幾乎被啃掉一塊肉,已經血肉模糊。
張凱博在網上查詢,發現這條魚竟與產自南美洲的食人魚一模一樣!
柳江是我國第三長河流珠江水系的重要支流,清澈涼爽的江水每天都會吸引眾多市民游泳消暑。而“食人魚”的突現,引發了一些市民的恐慌。
記者看到這條魚時,魚已經被張凱博的媽媽覃阿婆剁成了數節,但這條魚頭部鋸齒形鋒利牙齒,以及紅色的眼睛,仍不難想象它的兇猛。這條魚拼接起來約有20厘米長,約重半公斤。
7月9日,由自治區水產研究所、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和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組成的專家組出具了鑒定意見:事件中疑似食人鯧為桑氏鋸脂鯉,俗稱紅腮鉆石水虎,隸屬于鯉形總目脂鯉科鋸脂鯉屬。
廣西水產研究所資源保護專家周解說,桑氏鋸脂鯉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食人鯧”的一種,為兇猛肉食性魚類,具有一定攻擊性,有潛在威脅,對血腥味較為敏感。生活適宜溫度為22至26℃,耐寒能力差,對水質無嚴格要求,適應能力強。一般成體長17厘米左右,成熟年齡15-18個月左右,繁殖水溫26℃左右。
“這種魚是小型兇猛魚類,會傷人,而且其耐寒能力差,在柳江河繁殖形成種群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請廣大市民不要恐慌。”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韋永文說。
柳州一市民的手掌被食人鯧咬傷,這條咬傷人的食人鯧有著鋒利的牙齒(7月7日攝)。它們有像剃刀一樣鋒利的鋸形牙齒,喜群居,是天生的殺人機器,獵殺一切可以移動的生物,將它們頃刻間分食干凈……這是電影《食人魚》中的恐怖場景。而就在日前,珠江流域上游的廣西柳州柳江邊真的發生了一起“食人魚”傷人事件,兩人被魚咬傷。經專家鑒定,咬人魚種確為產于南美地區的“食人鯧”。目前有關部門正對柳江內食人鯧的數量進行評估,并將盡快采取應對措施。新華社發(卿要林 攝)
食人鯧甚至鱷魚可在市場上買到
福壽螺、水葫蘆、雀鱔、鱷魚……近年來,多地出現外來生物入侵現象刺痛著人們的神經,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人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
記者調查發現,外來生物就在我們身邊,市場上外來物種隨處可見。記者近日在位于柳州市榮軍路“南方花鳥市場”上,有人偷偷出售兇猛外來水產動物。
當記者問及是否出售兇猛的動物時,花鳥市場水族魚類區一經營點的女攤主隨即拿起一個裝有兩條約20厘米長鱷魚的透明塑料箱子。女攤主說,這是泰國鱷,600元一條,并表示可以長到一米多。至于養大后怎么處置,女攤主也不清楚。
記者詢問市場多家經營門面后得知,由于食人魚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若需要是可以偷偷購買到,但需要預訂。
柳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楊軍介紹,目前柳州境內有10多個外來水生動物。韋永文介紹,據推測,此次事件中的食人鯧可能是市民將飼養的觀賞魚放流到柳江河所致。所以,請廣大市民提高認識,盡量不要購買和飼養兇猛外來魚類;已經飼養的,要加強管理,防止逃逸進入江河。
食人鯧有著鋒利的牙齒(7月8日攝)。它們有像剃刀一樣鋒利的鋸形牙齒,喜群居,是天生的殺人機器,獵殺一切可以移動的生物,將它們頃刻間分食干凈……這是電影《食人魚》中的恐怖場景。而就在日前,珠江流域上游的廣西柳州柳江邊真的發生了一起“食人魚”傷人事件,兩人被魚咬傷。經專家鑒定,咬人魚種確為產于南美地區的“食人鯧”。目前有關部門正對柳江內食人鯧的數量進行評估,并將盡快采取應對措施。新華社記者李斌 攝
外來物種管理亟待加強 相關法規亟待完善
柳州市副市長陳鴻寧表示,為防止外來入侵種對柳江水域生態環境的破壞,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上銷售的以及公園、水族館等養殖、展示的食人魚進行檢查,一經發現,立即予以沒收并銷毀,嚴禁將食人魚放入自然水域;在加強對全市的花鳥市場進行地毯式的檢查的同時,還加強對全市增殖放生點的宣傳和檢查,防止外來水生物種流入柳江河。
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對外來物種的引進工作力度較大,與此同時,一些對生態環境安全具有威脅的外來水生動物也通過花鳥市場等偷偷流入國內。
根據農業部2009年制定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用于增殖放流的人工繁殖的水生生物物種,應當來自有資質的生產單位,“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進行增殖放流。”
另有關專家表示,中國目前還沒有關于禁止出售食人魚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觀賞魚類的買賣也沒有明確管理規定,建議從保障物種安全的高度出發,提高認識,完善法規,加強對生態環境具有威脅的外來物種的入境監管力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