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亞7月12日電 海南省30艘漁船自發組成2個編隊6個小組的捕撈船隊,12日從三亞出發前往三沙漁場的南沙永暑礁附近海域開展捕撈生產活動。這是海南省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捕撈活動之一,也是海南省海洋漁業捕撈生產從以近海捕撈為主,向近海捕撈與外海、遠洋捕撈并舉,逐步向外海遠洋捕撈為主的轉變。
此次由三亞海榆漁業專業合作社、三亞榆豐漁業專業合作社和三亞福港水產公司組成的漁船編隊,選擇了有組織的抱團形式,由一艘3000噸的綜合補給船帶領29艘140噸以上漁船合力闖深海。
帶隊出海的三亞海榆漁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亞排,是一位67歲的老漁民。他說,以往三亞漁船多是“單打獨斗”,“單打獨斗”的漁船通常更容易遭到自然災害、缺乏補給、他國非法騷擾等諸多風險的威脅。
三亞福港水產公司總經理潘立鳳告訴記者,通常百多噸的漁船在南沙海域3天就可漁獲滿倉,如果沒有補給船,只能返回海南本島,來回成本太高。而一艘綜合補給船可帶20多艘漁船在海上停留約一個月時間,能大大增加漁船在深海作業時間,節約成本。“目前海南僅有3艘綜合補給船,這遠不夠,希望能有60—70艘。”
記者從海南省海洋漁業部門了解到,三沙漁業資源的潛在捕獲量約為500萬噸,每年的可持續捕獲量約200萬噸。目前海南每年的捕獲量僅為8萬噸左右,開發三沙漁業資源前景巨大。
近年來,海南把眼光瞄準西中南沙等外海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發展壯大外海、遠洋漁業生產。鼓勵漁民“造大船,闖深海”,采取“公司+漁民”或捕撈漁民合作社等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形式,組織漁船開發西中南沙等外海捕撈。目前,海南省有36家從事捕撈生產的漁業合作社,社員3000多人,新造100噸以上漁船150多艘,合作社專業化、組織化程度高。此次漁民自發組成捕撈船隊赴三沙漁場生產,以期能探索出發展深海捕撈的方法。
三沙漁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漁民的傳統作業漁場,近期中國國務院批準設立三沙市,鼓舞了海南漁民前往三沙海域生產作業的信心。(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