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17日消息?“現在開始拋網捕魚。”16日21時40分,瓊三亞11181船船長林李金一聲令下,水手們迅速穿上水褲,赤腳,光著膀子開始撒網。伴隨“哐當、哐當”的響聲,鐵繩拖著漁網一端沉入海底,圍成一個“密不透魚”的大網。
其實,開始南沙捕魚夜在當晚19時40左右就開始了。“漁船停泊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打開水下減速傘,防止漁船漂太快,避免魚群跟不上漁船。”林李金迅速地推起電閘箱壁上一排排的開關,漁船兩側兩排刺眼的亮光瞬間照亮漁船周邊的海域,海水轉瞬由白日的深藍變成了淡綠色。
燈光漁船的名字便來源于此,這兩排燈組由480盞1000瓦的防風燈泡組成,電源380V。“強大的光源吸引魚群聚集在漁船周圍,這樣利于到時候圍網捕撈,但這也決定了捕撈必須是在夜晚進行。”林李金對現場的記者解釋說。
燈光照射下的海水出奇的清澈,清澈中透著淡淡的綠色。一條條飛魚在海面上竄起,飛一會兒,然后一頭栽進水中,好不快活。燈光照射范圍外,海面上一片漆黑,遠處閃爍著同行漁船船隊的燈光,與夜空中閃閃的星光交相輝映,煞是好看。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燈光照射后,一艘小艇從漁船上緩緩放下,一位水手立于其上,控制著小艇,小艇上的燈光亮起后,林李金迅速推下漁船電閘開關,漁船上頓時黑了下來。“整個區域只有小艇周邊亮著,方便吸引著魚群,漁船便可以拋網圍捕了。”林李金不厭其煩地對記者講解。
鐵繩拖著800多米長的漁網一端沉入海底,在漁船的拖動下,繞著小艇圍成一個大圈,通過漁網上方的浮子可以很清晰地看見圍網捕魚的區域。漁船上18名水手(包括船長)在不同的崗位上各司其職,拖鐵繩的、拉漁網的、整理浮子的,整個拋網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連日來的航行,讓水手們的日子有些微枯燥。晚上開始的捕撈,讓他們緊張興奮。汗水下來了,用胳膊擦一下,接著忙活……
經過短暫地拋網后,漁網已經圍成了一個大圈,漁船便開始收網。機器開動,水手們在甲板上站成一排,開始收網工作。“收網工作比較耗費時間,一般需要2-3個小時。”隨行的船長妻子站在一旁說著。在漁船18名水手中,有3名女性隨船出海,撒網捕魚,同男人們一樣。
隨著海面上的浮子圍城的圈逐漸縮小,緊張的收網工作也接近尾聲。此時已是23時55分,整個捕魚過程持續了4個多小時。受天氣和風向等因素影響,此輪捕魚“收成”并不理想,忙活了大半夜的水手們望著僅有的幾筐魚,臉上露出了幾絲失望。“魚種類不少,就是量有點少。”一位水手訥訥地自言自語著。
“打漁從來都是靠天吃飯的,天氣、運氣、漁場資源這些都至關重要,并非下網就有魚那么簡單。”林李金點著一根煙,幾縷煙從嘴角飄出,“沒關系,此處捕不著,換個地方,換個時間,魚總會捕到的。”
漁船帶著希望在茫茫南海上再次起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