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在晉卿島海域開展深海網箱養殖本報記者劉孫謀攝(資料圖)
海南大學資深教授張本在24年中走遍了三沙的每一個島礁,創造了大量科研成果。2008-2009年,他參加西沙群島綜合考察隊,之后根據綜合考察的結果,提出建設“西沙群島生態經濟區”的建議。
張本教授是海南大學海洋學院名譽院長,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得主,身兼省海洋文化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海洋功能區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
建議一
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統
張本教授指出,西沙群島的島嶼由于孤懸外海,地處熱帶,溫度較高,海流和風浪的影響較大,生態系統較為脆弱,良性循環一旦遭受破壞,生態修復時間較長;海島面積較小,島上植被種類相對比較單調,島嶼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比較脆弱,生態與環境都需要加強保護。西沙群島有著豐富的旅游、海洋漁業、海洋生物藥物、太陽能、風能、海洋能、油氣資源,但由于未能科學開發和規模化開發,經濟相當地落后。建設西沙群島生態經濟區,有利于探索西沙群島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西沙群島綜合開發的新模式等。
張本教授建議,建設“西沙群島生態經濟區”,首先是加強珊瑚礁的保護管理,制止島礁濫捕。其次,是研發珊瑚礁修復技術。針對西沙群島珊瑚礁人為損毀、特色海洋生物資源破壞和珊瑚敵害長棘海星及病原微生物危害嚴重,亟需研究珊瑚礁生態恢復技術、特色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技術和珊瑚病敵害防控技術等重大問題。并開展珊瑚礁結構生態修復與造礁石珊瑚增殖、特色生物資源增殖與珊瑚病敵害防控等關鍵技術研究,進行珊瑚礁生態增殖修復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促進珊瑚礁生態系統功能的有效恢復和珊瑚礁特色生物資源的生態增殖。
建議二
發展生態漁業與水產增養殖
張本教授指出,西沙群島是我國主要熱帶漁場,有記錄的珍稀或重要種類甚多,是我國珊瑚礁魚類、貝類、甲殼類、棘皮類、爬行類等經濟漁業生物的聚集地,如“海龜之王”棱皮龜、“海參之王”梅花參以及玳瑁、虎斑寶貝、冠螺、大珠母貝、大硨磲和鸚鵡螺等珍稀海洋物種在我國只有在西沙群島及以南海域才有分布,我國絕大多數的海參、龍蝦等高經濟價值漁業生物物種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島海域。
張本教授建議,首先是發展生態漁業與增殖高新技術,開拓漁業生態增殖新產業。第二是建設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大力補充恢復漁業資源。要大力發展漁業資源生物的就地人工繁殖與保育技術,通過人工增殖放流,盡快補充與恢復漁業資源。應選擇研發技術基礎較好的代表種類,如海參、鮑魚、珍珠貝等先行開展試驗示范,并逐步擴大漁業資源補充恢復的品種范圍和增殖放流的海域。通過人工補充恢復,促進西沙群島海域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是興建漁民生產生活設施,促進漁民轉產專業。
建議三
開放開發西沙旅游
張本教授指出,西沙群島的海洋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熱帶海島資源豐富、獨特、新奇、神秘,品位高,生態環境優良,能與世界的夏威夷、大堡礁、巴厘島等著名海島度假勝地相媲美,因此,開放開發西沙旅游具有顯著的資源優勢。再次,開放開發西沙旅游也是保護珊瑚生態系統的必然選擇,珊瑚礁是西沙的優勢旅游資源,開放開發西沙旅游,可以有效引導漁民轉業,杜絕漁民對西沙群島的珊瑚礁及礁盤生物資源無組織、無秩序、無控制的掠奪性開發,從根本上解決西沙珊瑚礁生態的恢復和保護問題。建議將西沙開發建設成景點與生態相統一、人與自然相和諧、集海洋觀光、科考、教育、探險、水上運動、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國際一流的旅游勝地,將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一個亮點。
張本教授建議,以永興島和七連嶼為試點發展島礁特色觀光旅游。永興島陸地面積較大,交通和生活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在西沙群島中七連嶼距離永興島最近,便于建設和管理。它們珊瑚礁資源與環境條件相對優越,較適宜于發展海洋觀光、科考、潛水、探險、水上運動等觀光旅游,可以建成以珊瑚礁觀光、海洋運動、海洋探險、科學考察、海底潛水活動為主題的西沙珊瑚礁海洋旅游區。要規劃開發島礁原生態旅游,著力打造富含國際旅游要素的核心競爭力。實施西沙國家海洋公園與熱帶海島生態旅游區同步建設方案。
建議四
開發綠色能源發展低碳經濟
張本教授指出,西沙群島的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綠色能源儲量相當豐富,尤其是太陽能、風能和海洋溫差能,是近期西沙群島比較適宜開發的綠色能源,但是目前這些可再生能源并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在西沙群島開發綠色能源,發展低碳經濟符合西沙的實際情況,對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開發綠色能源還可以更好的保護環境。
張本教授建議,建立熱帶海島綠色能源開發示范基地,利用熱帶海島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太陽能、風能和海洋溫差能發電示范項目,推進海島綠色能源建設,并與海水淡化相結合,建設海島低碳生態經濟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