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诰W7月22日消息? 據說始于1889年山形縣鶴崗町(現在的鶴崗市)私立忠愛小學校。家境貧寒、不帶盒飯的孩子很多。建立該校的僧人就提供飯團、烤魚、咸菜的午餐。大家都很喜悅享用。
為此,忠愛小學還立起“首次開始供餐的學校”的紀念碑。人們都認為供餐對孩子們是天大的好事,逐步推向全國。
這個時期還在使用陶瓷餐具,學校供餐的氣氛更接近于在家里吃午飯。戰爭開始后,1941年起,食品供應不足,許多學校也不能繼續供餐。
1944年對6大都市的小學生實施學校供餐。
1945年戰爭結束,但糧食缺乏依舊,那時小學6年級孩子的體格就如同現在4年級孩子。1946年,教育、民政、農林三部副部長發布《普及獎勵學校實施供餐》的通知,12月24日在東京、神奈川、千葉開始學校供餐。
現在因為12月24日不供餐,就把一個月后的1月24日至30日,定為學校供餐周,屆時提供特殊菜單等紀念此事。1947年,全國城市約300萬兒童開始享用學校供餐,還開始使用美國無償提供的脫脂奶粉。1949年接受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的脫脂奶粉。1950年,使用美國的小麥粉,8大都市的小學生都享受到了供餐。1951年全國掀起了要求國庫補貼、繼續學校供餐的運動。
1952年,國庫開始補貼小麥粉價格50%,4月起,全國所有小學校都實現了供餐。
1954年,學校供餐法開始實施,供餐作為教育的一環,目的在于培養孩子對餐飲的正確理解、好的習慣,豐富校園生活,養成開朗的人際交往性格,已經在全國普及。
1958年,日本教育部管理局局長下發了“學校供餐牛奶的處理要領”通知,脫脂奶粉向牛奶轉換。但完全轉變成牛奶還是很久以后的事。
1963年,實現了國庫對脫脂奶粉的全額補貼,推進了全面實施牛奶供餐。
供餐的面包規定為紡錘形面包。但從1955年末開始用加工過的面包供餐。
以關東地區為中心,開始使用軟面(先蒸熟再煮的面)做供餐。開袋的感覺至今很多人還記憶猶新。
1971年,日本體育局長就“學校供餐的飲食內容”發出通知,規定了食品構成的標準。
1976年開始供應米飯。與紡錘形面包時代相比,菜品的種類不斷增加。從瓶裝牛奶變化為紙包裝牛奶。還能夠喝到透明錐形容器裝的牛奶。從牛奶容器能夠捕獲到時代的變遷。
1994年,由于1995年大米歉收。學校供餐使用市場流通的米。這是前所未有的。1996年,發生了病原大腸桿菌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事件。2000年,已經可以使用市場流通的大米了。與戰爭時期相比,已經是豪華的配餐了。時至今日,已經能夠提供精心考慮營養平衡、味道鮮美的供餐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