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報告解讀中國公益現狀
7月12日至14日,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下稱“慈展會”)在深圳召開,除544家參展方對自己的公益項目進行了展示和交流外,多項公益領域的研究報告也在展會期間陸續發布,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現狀從報告中可見一斑。
慈善藍皮書
“最需要領域”獲捐不足
7月13日,2012《慈善藍皮書》在深圳慈展會上發布,藍皮書分析顯示,中國的民間外援預計將超出境外捐助,這標志著中國從捐贈入超國轉型為出超國,而同時,國內捐款的流向領域仍存在失衡,最需要領域明顯獲捐不足。
民間外援超過境外捐助
長期以來,中國在民間捐贈方面一直是入超國,即民間接受境外捐贈數量大于向境外捐贈的數量。2011年這種狀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據藍皮書顯示,2011年度我國境內對外捐贈與2010年民間外援相比,增幅為2%。以日本地震為主,中國各界為日本地震災區的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捐贈近9億元。中國民間外援正在超出境外捐助,中國已經從捐贈的入超國轉型為出超國。
“最需要領域”獲捐不足
藍皮書顯示,雖然2011年中國捐贈總量達到845億,保持了自2007年以來穩步發展的態勢,但在每個領域的捐贈結構中仍存在非常明顯的失衡,許多需要得到社會資源的領域獲捐數量嚴重不足。
在全年獲捐最多的教育領域,2011年流向職業教育的捐贈有9906萬元,僅占教育行業捐贈總額的1%;而在扶貧與社會發展領域,流向社區發展的捐贈僅2400萬元,所占比例不到1%;在公益慈善行業領域,流向支持公益組織建設和發展的捐贈所占比例不到3%。
公益問責史無前例
2011年,相當數量的中國社會精英開始對中國現存公益慈善的壟斷體制、組織低效、宗旨不明、管理混亂、政府角色不清、監管缺失等問題進行了刨根問底式的發問,慈善藍皮書認為,這些社會問責,代表了中國社會的公民意識已經開始群體覺醒。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表示,在我國慈善史上,從未有過這樣數量眾多且分量很重的密集性公益事件公眾問責。而且,問責的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巨型社會組織。
立足于對2011年中國慈善狀況的分析,藍皮書預測,未來中國慈善捐贈可能從現在的百億量級達到千億量級,參與慈善的公民也將從少數人上升為數以億計,中國的慈善必然突破預設的彌補公共財政不足的地位和角色。
企業基金會
每家平均兩名專職人員
7月13日,《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報告》(2012)在深圳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企業及企業家發起的非公募基金會為285家,占非公募基金會總量的22.3%,平均每家有全職工作人員兩人,捐款投入最大領域為教育項目,2010年全年為1.9億多元。最關注教育投資收入低
報告發現,每家基金會的領域平均在2個以上,其中,在教育領域開展工作的企業基金會在數量上遙遙領先,其次是扶貧助困、安全救災、醫療救助、公共服務、老年人、兒童,不足20家企業基金會涉及文化、環境、青少年、社區發展、衛生保健、殘疾人、科學研究等領域。
從收入來源上看,企業基金會92.31%的收入來自捐贈收入,而對于逐漸被基金會特別是非公募基金會看重的投資性收入,由企業及企業家發起的基金會卻未表現出相當的力度,投資收入僅占到總收入的2.34%,低于非公募基金會4.39%的整體比例。
專職人員少公益支出高
基金會中心網2011年數據顯示,共有184家基金會披露了工作人員的詳細信息,共384人,平均每家基金會僅有2名專職工作人員,而兩名人員中的其中一名則為秘書長或副秘書長,低于非公募基金會平均2.5人的水平。
在各項支出中,公益事業支出占到96.7%,行政辦公支出占1.3%,工作人員工資福利支出占到0.9%。這與全國基金會年檢的結果基本相同。但報告發現,很多企業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是企業員工的兼職或志愿服務,甚至企業會無償提供辦公場所及辦公用品等,因此在行政辦公支出及工資福利費用方面還是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
多借業內渠道找合作
基金會如何挑選合作伙伴一直是公益行業一個甚受關注的話題,此次報告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基金會由于難以找到適當的執行方,而不得不選擇自身成為項目動作方。
而如何尋找合作伙伴,多數企業基金會表示會以業內渠道為主,只有兩家受訪基金會提到招標、邀標的方式。而合作伙伴的選擇標準,也主要以理念及價值觀契合,部分基金會提到執行能力和專業性,以及誠信、透明度等。
本報《公益周刊》專門設立展臺
深圳慈展會期間,京華時報《公益周刊》也專門設立了展臺,以媒體的視角和方式宣傳公益理念,參與公益實踐。
作為一家運行了兩年的都市報公益周刊,本報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除報道公益新聞、推廣公益理念外,更以切身的行動參與公益實踐。展會期間,本報展臺除向參觀者宣講公益理念外,還特別設置了“愛心漂流瓶”參與項目,收集起愛心人士親筆寫下的祝??ㄆS后送到“京華流動圖書館”的改裝卡車上,這些愛心祝??▽㈦S著圖書車奔赴全國偏遠地區的學校,為孩子們送去遠方的關愛和祝福,而許多愛心人士還特別留下了自己詳細的通訊方式,希望可以借助我們的流動圖書館與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建立聯系,為孩子們送去更多的愛心幫助。
此外,本報京華天使基金、大連萬達集團、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佳能(中國)有限公司、長江商學院還在慈展會期間攜手成立了國內首個“企業公益聯盟”,未來聯盟將借助發起方的不同特長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項目,并隨時歡迎更多的企業、公益組織、教研機構的參與加入,共同為現代公益的發展提供資源優勢及交流協作平臺。
慈善會
近半項目發錢信息透明不足
7月14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發布中國首份《慈善會發展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慈善會系統捐贈收入穩步上升,近兩年更是達到全國捐款總額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慈善會開展的項目,有約一半是以直接提供現金形式完成,未來,慈善會將面臨身份獨立性、項目單一化和信息透明化等挑戰。
接受全國1/4捐贈近半項目“發錢”
作為中國慈善組織的重要類型之一,慈善會系統的捐贈接收量在過去五年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其中,2010、2011年全國慈善會系統接收捐贈款物總額分別占全國捐贈總量的24.8%和 24.13%。
而與強大的募款能力相比,慈善會系統在項目開展上則顯相對單一,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慈善會項目有47%為直接提供現金,其次則集中在醫療領域。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佑平表示,慈善項目較為單一使得慈善會難以滿足豐富多樣的社會需求,在進行社會募捐時,提供給捐贈人的選擇也比較有限,不利于募捐工作的開展。而在信息透明上慈善會系統相較基金會也仍有差距。會長出身公職獨立性受考驗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全國慈善會總數超過2000家,是僅次于中國紅十字系統的第二大慈善組織系統。
在對全國30家省級以上慈善會調查后顯示,專職人員總數為486人,編制情況包括社會招聘(含返聘)、事業單位編制、公務員編制以及其他(含借調、派駐人員),其中社會招聘人數320人,占65.84%,而公務員編制為15人,占3.09%。
除安徽省慈善協會由于未進行換屆選舉會長空缺外,29家慈善會會長、理事長均為現任或曾任國家公務員,其中,享受省部級待遇的25人,占總數的86.21%,享受廳級待遇的4人,占13.79%。
劉佑平表示,慈善會與政府關系緊密,一方面使得慈善會在整合政府資源上具有先天優勢,但同時也使得慈善會喪失了一定的獨立自主性。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