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存續7年的混合型券商集合理財計劃,僅過了4個月就走到盡頭。
記者獲悉,今年3月12日剛剛成立的浙商證券“匯金新經濟”,因資產凈值連續20個工作日低于1億元,已于7月16日終止運行。這是證券資產管理行業第一起因客戶巨額贖回導致產品快速清盤的案例。
先于東吳搶走清盤“桂冠”
此前,本報曾連續報道,今年4月10日剛剛成立的東吳證券“財富3號”,首個開放日遭遇巨額贖回,極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短命”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令人略感意外的是,浙商匯金新經濟搶先一步奪走了這頂“桂冠”。
匯金新經濟成立于今年3月12日,首發規模2.7億元。3個月的封閉建倉期剛過,匯金新經濟立即遭遇巨額贖回。截至7月16日,匯金新經濟的剩余資產凈值為7618.9萬元,低于億元清盤紅線,管理人浙商證券不得不接受產品清盤的命運。
市況低迷留不住投資人
封閉建倉期剛過就遭遇巨額贖回,資產凈值在短短幾天內銳減至億元清盤線下方,浙商匯金新經濟與東吳財富3號“突然死亡”的原因一模一樣。值得注意的是,匯金新經濟的凈值表現堪稱“驚艷”,自3月成立以來,匯金新經濟取得了7.3%的正收益,跑贏滬深300指數13個百分點,在券商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三。
盡管產品業績出色,但這并沒有成為留住投資人的理由。“近兩年市場整體比較低迷,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對于盈利高的產品,部分投資者反而選擇了鎖定盈利、落袋為安。這導致新經濟在首個開放期,規模從2.8億被贖回到1億以下。”匯金新經濟投資主辦人周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投資者的這種做法不盡合理,對于業績優良的產品應該更有信心,只有耐心持有好產品,才能享有盈利的增長。
“客觀來講,近期兩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如此快速地陷入清盤危機都有些冤枉,畢竟他們都為投資人帶來了絕對回報。”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證券資產管理行業陷入到了“業績越好越贖回”的怪圈之中,為了盡量留住客戶、減少贖回,資產管理機構不得不動用“做低凈值”、“贖舊買新”、“倒賣客戶”、“幫忙資金”等手法,本報日前對這些行業“潛規則”已有過詳細報道。
據了解,資產管理產品快速清盤的現象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要求多家機構上報材料,并擬組織專項會議進行研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