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10日消息(記者 余家亮)“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禮記》中描繪的一個“大同世界”,也是很多老百姓企盼的理想生活。
在實行“全民福利”制度的夏瑤村,村民們住有所居、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困有所扶,學有所助,這種理想已成為現實。一幕幕百姓生活的幸福場景,構成了一幅現實版“大同世界”的畫卷。
八旬老人有工資給孫子發紅包
今年85歲的李明英,每天愜意地躺在家門口的安樂椅中,望著兒孫們進進出出忙活。
雖然已屆高齡,但她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說起話來明明白白。她掰起指頭,給記者計算家里的人數:兩個兒子,兩個媳婦;五個女兒,五個女婿;孫子重孫加起來有十來個。“我們一家有很多人。”老人笑著說。
老人的女兒文秀英告訴記者,老人每月工資600元,但她很“摳門”,領了錢就存起來,自己從來不花,兒子從美國寄回來的錢,老人也存起來,一到春節,老人就把存下的錢全部拿出來,封成一個個紅包,分發給孫子和重孫。或者哪個孫子考上大學了,要辦喜事了,建新房了,也把錢拿出來贊助。“這是媽媽最開心的事情,看到媽媽這樣開心、健康,我們全家都很開心。”
“以前每個月領280元,現在領600元,翻了一倍多。”老人說,“都是建平帶著大家干出來的,我親眼看到了村里從窮變好,建平這個孩子很了不起。”老人說的“建平”,就是夏瑤村現任村民小組長吳建平。
在夏瑤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46位,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有7位,他們也和李明英一樣,享受著每月600元的工資待遇。
村中女孩舍不得嫁出夏瑤村
“看這兒,看這兒,寶寶真乖!”8月8日下午4點15分,當記者走進村民唐福桂家時,她正在逗小寶寶陳彥博玩樂。
陳彥博剛出生八個月,長得白白胖胖,兩個眼睛像兩顆黑瑪瑙,特別可愛,在媽媽懷中咯咯咯笑得正開心。陳彥博是夏瑤村領工資的最小村民之一。
“真的很意外,很開心,很幸福。”唐福桂說,當村里貼出她兒子領工資的公示后,她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
“可能在全世界,也只有咱們村兒,剛出生的孩子都有工資領。”唐福桂跟記者說話,一直都用“咱們村兒”。
唐福桂雖然出嫁,但她不愿離開夏瑤村。唐福桂的父親開玩笑說,因為離開了夏瑤村,戶口遷走了,就不能享受一輩子領工資的福利了,所以就招婿上門。村里好多姑娘都是這樣。
“寶寶一出生就領工資,買奶粉錢就有了。”唐福桂說。
唐福桂原來在一家單位打工,月工資1200元,加上村里每月550元工資,每個月收入在1700多元。生了寶寶后,她就辭去了工作,毅然回家當起了全職媽媽,全身心照顧兒子。
“我要把孩子養到三歲后,才去找工做。”唐福桂說,她知道單位的姐妹生了孩子休產假三個月就要去上班,但她不同,她沒有擔心收入的顧慮。雖然不上班,她每個月仍然可以領到村里550元工資,加上愛人掙的錢,生活沒有問題。至于寶寶的日常開支,他自己每個月500元工資就夠了。
夏瑤村共有15歲以下孩子98人,其中一歲以下領工資的孩子有9人。
他身患重病卻不缺吃少穿
記者找到村民周祖東時,他正坐在家里沙發上發愣。這其實是他哥哥周衛芳的家,他一直跟哥哥嫂嫂一起生活。今天哥嫂出去干工了,住在同村的姐姐周惠琴專門過來照顧他,做飯給他吃,給他洗澡,給他收拾大小便。
周祖東今年42歲,一出生就是被診斷患有嚴重精神障礙,父母過世后,多年來一直跟哥嫂一家生活。姐姐周慧琴告訴記者,因為病情嚴重,周祖東一直不能生活自理,一出門就迷失方向。每次都是全村人一起幫助尋找才能找回來。更大的問題是,弟弟一大小便,就會弄得滿地滿屋都是。
“如果沒有村里每月550塊工資,弟弟真的要喝西北風了。”周惠琴說,雖然550塊還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是可以保證他的基本生活不缺。
夏瑤村副組長蔡春花告訴記者,村里除了按正常每月給予周祖東550元工資外,在過年過節也會給予一些照顧,盡量減輕家里負擔。
周惠琴說:“我現在就希望盡快改造升級塔光陶瓷城,建一個更大更現代化的市場,增加村里的經濟收入,村民的工資就會更多些,弟弟周祖東也會得到更多照顧。” 周惠琴還有個愿望,希望政府考慮給弟弟周祖東解決低保問題,那樣,加上村里的工資,負擔就會輕些。
他們讀大學村里寄“生活費”
唐文燕是江西農業大學教育技術專業大二學生。說起村里的福利政策,她用了一詞來概括:“開心。”
唐文燕一家是一個熱鬧的大家庭,住著一棟三層小樓,家里有6口人。唐文燕是家里的幺女,上有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嫂子。父親是下崗工人,媽媽在學校里做工,哥哥和嫂子也在外面打工。除了打工掙錢,村里每個月給他們家一共發放3350元工資,兩項加起來,家里每個月有將近7000元的現金收入。
唐文燕告訴記者,媽媽每個月給她匯1000元生活費,其中有550元就是村里發的工資。
“我曾經把邊領工資邊讀書的事情對宿舍的同學說,大家都很羨慕,驚訝地問,‘這是真的?有這樣好的事情嗎?’”唐文燕說,“我說當然是真呀,不光我領著工資讀書,村里每個人都可以領工資。同學們說,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這個時候,我真的感覺生活在夏瑤村很驕傲。”
唐文燕悄悄告訴記者,她雖然考上了大學,可是一直沒有把戶口遷走,沒有把農業戶口轉成非農業戶口。“我要一直生活在村里,永遠做夏瑤村的人,將來大學畢業了,還要回到村里,參加村里的建設,要把村里建設得更好。”
該村目前有在讀大學生13名。他們不但獲得了村里每人2000元的獎學金,而且全都領著工資上大學。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