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24日對外界宣稱,其調查員發現,中國從本周開始“大規模強制遣返緬甸難民”,“已有4000名緬甸難民被迫離開云南”。中國外交部新聞司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駁斥了這一說法。外交部稱,由于緬甸政府軍同個別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發生軍事沖突,一些緬甸邊民出于安全考慮暫時進入中國境內。這些人不是難民,他們中一些人白天返回緬甸境內勞作,晚上在中國境內臨時居住。中方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投入大量人財物力,向這些緬甸邊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戰事平息時,一些緬甸邊民已自愿返回緬甸,不存在“中方施壓”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24日引述“人權觀察”組織的話稱,云南地方官員今年6月走訪了當地的克欽難民營,通知他們必須回到緬甸。在遣返之前,中國政府與克欽獨立組織已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克欽獨立組織“被迫公開號召難民回到緬甸”。報道稱,一些邊民在本周早些時候已經自動離開,“中國政府22日起用汽車把邊民送到邊境,他們的物品則被運牲口的卡車送到邊境”,目前已有1000名邊民回到克欽邦,本周末之前還會有4000人返回。位于泰國清邁的緬甸語媒體本周也稱,中國施壓克欽獨立組織,要求其帶回在云南的4000名該邦邊民。
去年6月,克欽獨立組織與緬甸政府維持了17年的停火協議破裂,克欽邦戰火重起,大量邊民進入中國云南。“人權觀察”組織今年6月底發表一份68頁的報告,稱此前共有7000名至1.4萬名克欽族人進入中國云南,中國政府“總體上對留在云南的克欽族難民采取了容忍態度”,由于克欽族人大多是基督徒,云南地方官員還允許中國的宗教組織和其他援助團體前往他們居住的營地提供幫助,但中國“現在需要履行有關不遣返難民的國際義務”。《紐約時報》稱,在云南避難期間,一些緬甸邊民已在附近的中國糖廠找到了工作,如果回到緬甸,他們肯定將丟掉這些工作。因此,這些克欽族人很不情愿回到緬甸。同時,也有一些人出于安全考慮,不愿意離開中國。
云南省政府及毗鄰緬甸的瑞麗市政府官員、緬甸駐昆明總領事館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均否認“中國施壓克欽獨立組織遣返緬甸難民”的傳言。《紐約時報》分析稱,中國在克欽邦與緬甸政府的沖突上沒有明確的官方立場,克欽邦盛產玉石、木材、礦產,同時水資源豐富,這些都對中國人很有吸引力,中國幫助緬甸建造的、備受爭議的大型水壩密松大壩也位于該地區。文章稱,雖然一些緬甸人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抱有謹慎乃至敵視的態度,但中國仍然是緬甸政府的主要支持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