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27日消息?記者從海南省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年來該保護區科研人員及國內外科學家在保護區周邊地區共記錄到39種兩棲動物,其中包括12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珍稀兩棲動物,3種新紀錄種。
近日,香港嘉道理農場與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科學家聯合在《動物學雜志》上發表題為《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兩棲動物區系及屬種海南新紀錄》的論文。該論文稱,鸚哥嶺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至今共記錄到39種兩棲動物,包括1種有尾類,38種無尾類。其中包括海南首次發現的屬種新紀錄小姬蛙屬的德力小姬蛙和新紀錄種馬來棱皮樹蛙和鸚哥嶺樹蛙。另外,還采集到2個待定種,分別為小蟾屬物種和一種大型的棱皮樹蛙屬物種,但需要進一步研究鑒定。
據該論文作者之一、鸚哥嶺保護區副站長陳輩樂博士介紹,鸚哥嶺地區至今共記錄到的兩棲動物占海南兩棲動物總物種數的88.6%;海南特有種共13種,鸚哥嶺已經記錄到其中的11種,即海南疣螈、海南擬髭蟾、鱗皮小蟾、海南湍蛙、小湍蛙、脆皮大頭蛙、細刺水蛙、鴨嘴竹葉蛙、海南溪樹蛙、海南水樹蛙及鸚哥嶺樹蛙。這些動物由于大量捕捉,在海南其他很多地方數量已逐漸變得稀少,但廣泛分布于鸚哥嶺的大小山溪。
此外,這些物種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有12種,其中4種即海南疣螈、鱗皮小蟾、海南湍蛙和眼斑水樹蛙為瀕危種;海南擬髭蟾、小湍蛙、脆皮大頭蛙、細刺水蛙、海南臭蛙、鴨嘴竹葉蛙、海南溪樹蛙、鸚哥嶺樹蛙8種則為易危種。被列入最新出版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共10種,包括瀕危的有海南疣螈、鱗皮小蟾、海南湍蛙、眼斑水樹蛙共4種,易危的有海南擬髭蟾、虎紋蛙、細刺水蛙、脆皮大頭蛙。
陳輩樂認為,鸚哥嶺面積僅約500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陸地面積不足1.5%,卻擁有39種兩棲類動物,占海南島兩棲類總物種數的88.6%,此地區對海南兩棲動物多樣性的保護價值顯而易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