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9日消息(記者 林菲 陳千學 丁華榮)在武警海南總隊司令部通信站無線中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隱形俠客”。他的崗位很重要,一項項重大決策由他借力銀波傳令,讓自己所在的部隊永遠耳聰目明;一次次重要行動由他將“戰況”通過特殊信號傳回,輔助首長實施扁平化指揮、下達調遣千軍萬馬行動指令……他就是武警海南總隊司令部通信站無線中隊電臺臺長熊曉華。
1997年初,熊曉華被挑選為通信兵,他感到巨大壓力,為了做好工作,熊曉華腦功強化記憶訓練時,使出渾身解數,運用“諧音記憶法”、“形象聯想法”、“趣味識記法”等,把枯燥、繁雜的摩爾斯碼獨具匠心地編成故事、改成笑話、串成順口溜幫助記憶;手功電子鍵訓練時,剛開始訓練不久他就感到手指抽筋、手腕發麻,他便用手指敲擊桌子、椅子甚至自己的大腿,直敲得手指磨出了血泡、老繭,胳膊酸痛得連筷子都拿不起來;耳功和口功訓練時,他練百遍、千遍,成天聽各種聲音把自己折騰得頭昏腦脹,每天含石子練口語,讀報糾口音,練得生了口瘡。
熊曉華表現出的非凡能力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受到領導的重視。今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召開前,總隊針對擔負安保任務期間部隊機動任務多、安保勤務哨位分散、指揮關系繁雜等實際,提出了拓展信息化條件執勤新手段,正在休假的熊曉華被緊急召回,讓他協調組織開展通信保障與任務實現“無縫對接”的通信樞紐開設。熊曉華受領任務后,積極向領導建言獻策,開創先河引進“4G”集成系統。連續20天加班加點開設各個通信樞紐,爬鐵塔架基站,赴酒店接圖像,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有多累,是怎么熬過來的,同志們都稱他是信息化建設路上的“拼命三郎”。
“干我們這行,從來不分上下班,半夜有事半夜走,接到電話就出發,有些時候僅僅去一個基站來回就得大半天,等到完成工作,已是深夜了。” 熊曉華平靜地述說著這種長年在外奔波的生活,這種時刻處于待命的狀態已經伴隨他整整10多年。十六年如一日,為了事業,他從未說過累;為了追求卓越,他從未有過厭煩;為了部隊信息化發展,他從未停止過努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