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1日訊 茅臺9月3日公告提高部分酒品出廠價20%~30%已過一周。在此期間,茅臺收益頗豐,股價上漲9%,市值猛增超過200億元。而與此同時,五糧液等一線酒企紛紛表示尚未計劃提價,并表示國內高端酒市場不容樂觀,茅臺此舉并不具備提價基礎。加之日前的"國酒"商標風波,茅臺已成為白酒行業內的眾矢之的。
2011年,國家發改委曾就茅臺數次提價對其進行約談。茅臺董事長袁仁國也曾于今年5月表示茅臺將控制酒品價格。然而就在四個月之后,茅臺又一次迎來了大幅度漲價。
中國經濟網記者曾致電貴州茅臺酒廠企業策劃部,試圖就茅臺漲價的相關問題采訪負責人,但電話始終沒有人接。
貴州茅臺大幅漲價眾酒企不跟進
9月3日晚間,停牌一日的貴州茅臺公告稱,自9月1日起上調部分產品出廠價20%~30%。資料顯示,上次官方提價公告時間為2010年12月15日,當時公司方面稱:“決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適當上調產品出廠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為20%左右。”
此次是茅臺繼2010年之后21個月中的首次提價。兩次提價使茅臺價格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上漲了50%,幅度之大,令人乍舌。
近年來,茅臺“逢節漲價”的動作一直是白酒行業的風向標。然而,9月4日,五糧液、洋河股份、沱牌舍得、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國內白酒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目前幾家企業尚未有提價的計劃。
據報道,某酒企負責人認為,在“三公”消費被國家限制的當前,國內的高端酒消費市場并不樂觀,因此茅臺此次提價并不具備基礎,其主要目的在于穩住終端零售價使其不再下滑。
茅臺申請國酒惡化與同行關系
7月20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公布“國酒茅臺”商標通過初審。消息一出,國內的白酒行業和社會輿論紛紛對茅臺“黃袍加身”的行為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抗議。自2001年起,“國酒茅臺”商標共被注冊了9次,不過每次均因“國酒”這一提法涉嫌利用國家機構的名義進行宣傳而被國家商標局駁回。
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含“中國”及首字為“國”字商標的審查審理標準》規定:對“國+商標指定商品名稱”作為商標申請,或者商標中含有“國+商標指定商品名稱”的,以其“構成夸大宣傳并帶有欺騙性”、“缺乏顯著特征”和“具有不良影響”為由,予以駁回。
此次初審通過引發了行業內的一輪討伐大潮。山西汾酒、河南杜康、五糧液、西鳳等酒企先后通過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遞交異議申請書、在官網發布聲明及向媒體表態的方式對茅臺此舉表示嚴重抗議。
八月,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在“中國白酒與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白酒企業應“互信合作、相互補臺”,抱團加強團結,而不應“相互詆毀”。在茅臺申請“國酒”遭到同行炮轟之際,袁仁國此番不合時宜的“抱團論”又一次遭到了社會輿論的調侃。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國酒”商標爭議的背后實為行業利益之爭。近年茅臺價格水漲船高,但市場潛力依然被看好。無論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還是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出發,如果“國酒茅臺”商標注冊成功,將會使茅臺長期以“國酒”概念的宣傳合法化,“鍍金”的品牌形象將使茅臺霸踞白酒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而長久不衰。
發改委兩次約談難阻漲勢 袁仁國獨試底線
自2011年起,白酒行業的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作為白酒漲價的領航者,茅臺在過去十年中漲幅接近10倍,僅在2011年間53度飛天茅臺的價格即上漲137%。
為此,國家發改委曾在2011年3月和9月兩次召開白酒價格座談會,約談茅臺、五糧液、蘇酒、瀘州老窖等酒企,要求企業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不能再出現漲價現象。此外,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在今年5月底也曾表示,茅臺將積極籌劃公司自營網絡,加大直銷力度,控制酒品價格。
然而,就在袁仁國話音剛落的四個月后,茅臺于9月初再度發動提價攻勢,兩年間50%的漲幅已與發改委的約談目的相悖而馳。
有業內人士指出,茅臺方面“成本上漲導致提價”的理由不能自圓其說。今年上半年茅臺凈利潤同比增長78%,并無成本上漲導致利潤縮水之虞。而對于茅臺再一次的大幅度提價,發改委應再次對其進行約談和限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