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黃金周已經過了一半,這幾天來瓊海博鰲到底接待了多少來自國內外的“散客”,目前還無法準確估計。但記者在博鰲采訪時了解到的現象是,來博鰲的游客中“自游人”的比重越來越大。
王敏是博鰲“老房子咖啡”的主人,同時也是一位旅游項目策劃人。他告訴記者,黃金周假期以來他的咖啡店每天都有7000多元營業額,這個數字對于這家在博鰲鎮上的小店來說,平時連想都不敢想。在博鰲開家庭旅館的符先生這幾天門口停滿自駕車旅游的車輛,為了停車位,他還和鄰居發生了小摩擦。他說:“來住店的人很多,而且他們中90%都是自己開車,門口太狹窄,停車位置不夠,只能建議他們往水族館那邊停一些。”這位小老板還說,“很多客人來甚至根本不問價,只怕沒房子住呢。”
這些來瓊海博鰲的“自游客”一般在博鰲入住以后就自己選擇旅游線路,或全家集體出游,或戀人或夫妻同行。這些自游客的旅游方式也很新穎,他們大路不走,專鉆村路,博鰲及其周邊的鄉村游成為自游客們的首選。有的游客到達博鰲以后自己租自行車“走村串戶”,有的租風采車在博鰲農村“走馬觀花”。有的拉著高齡老人合影,有的掏出相機拍攝田間牛背上站滿小鳥的水牛。
來自黑龍江漠河的張重宦是位70歲的老人。他和老伴自己駕駛一臺兩廂“夏利”車不遠千里到達海南。老人告訴記者,他和老伴去年在瓊海銀海路買了住房。他從給當地一家勞教所當司機的位置退休后,就經常開小車帶老伴游山玩水,去年冬天,他們在瓊海買了房子。“我基本上每個禮拜都開車來博鰲一次。太喜歡這里了。”在博鰲“海的故事”酒吧停車場,一邊用抹布擦車,老張一邊和記者攀談:“我和老伴都不喜歡跟團隊旅游。那么多人賊啦地吵吵,不如自己開車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清心自在。”
4日下午,來自荷蘭的文森特先生在博鰲一家電腦店和記者偶遇。他正試圖購買一張32G的SD卡用于充實照相機內存。閑談中,記者吃驚地發現文森特竟然是一位“鄭和迷”。“最先發現美洲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你們中國明朝的鄭和。”文森特張大一雙褐色眼珠認真地說。文森特還把他收集的鄭和下西洋資料給記者“開眼”,其中有一幅南京正在建造和恢復鄭和“寶船”的大幅照片。文森特說,“到一個地方旅游,要先了解那里的歷史和文化,這樣旅行,才有味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