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參觀警示教育展。記者 李漢仁 攝
青年黨員下鄉幫扶,為建設新農村貢獻力量。 記者 李漢仁 攝
風展紅旗,百煉成鋼。
海口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碩果累累,城市建設花香拂面,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十年間,海口市各級黨組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強黨的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切實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椰城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十年,是黨的建設全面推進、各級黨組織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十年。通過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科學發展觀等,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深入人心,并已轉化為各級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和政策措施。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執行,創先爭優取得積極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干部培訓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大,市縣鄉順利完成換屆,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十年來海口市黨建工作的豐富實踐再一次證明,作為黨的“三大法寶”的核心,黨的建設是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引領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奧秘所在。
制度改革:
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實現海口快速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黨的建設離不開人才支撐。
選拔人才是海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近年來,海口人才工作在探索中前進。為了“讓干得好的考得上、能力強的選得上、作風實的出得來”,海口創新競爭性選拔方式方法,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現“好中選優”,破解了制約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深入推進的瓶頸。
今年上半年,面向市國資委系統競爭性選拔3名市直屬企業總經理和不定向競爭性選拔6名非中共黨員干部、婦女干部。在競爭性選拔市直屬企業總經理過程中,我市在制度設計上著力提高考試“準入門檻”,考試之前先在國資委系統內進行民主推薦和征求意見,只有工作成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才有機會考,以此達到“好中選優”的目標要求。同時,創新考試方式方法,采用實地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和無領導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注重考平時知識積累和實際工作能力,真正做到讓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
市委、市政府根據海口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積極調整人才政策,先后制定、修訂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海口市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若干規定》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初步形成了我市黨管人才工作的政策架構。
2011年10月以來,全市共交流處級干部47名,新提拔處級干部111名,其中9名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表現突出的干部,被提拔到區級和市直單位任職。
同時,市委注重加強重要部門領導班子建設,結合我市“十二五”發展目標和重點項目建設任務,采取提職交流、選拔重用和掛職鍛煉相結合的方式,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高新區、綜合保稅區任職。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大膽引進一名北京國有企業優秀干部擔任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調任一名市直屬國有企業優秀干部擔任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書記,切實選優配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領導班子。
結對幫扶:
基層黨建累累碩果
把黨建工作向農村基層進一步延伸,結對幫扶,是構建城鄉一體化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探索。
2008年8月,市委出臺了《關于建立機關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幫扶工作機制的意見》,拉開了結對幫扶工作的序幕。
第一批29個市直機關單位黨組織與29個村黨支部先行試點。在取得階段性成效后,市委于2009年7月,召開市結對幫扶工作階段總結經驗交流會暨第二批幫扶工作動員大會,同時又增加30個市直機關單位黨組織到農村結對幫扶。今年,市委決定,市級領導干部、市(區)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黨組織與全市407個農村(社區)黨組織和145個貧困自然村結對共建和聯手扶貧,力爭用3年時間,使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明顯增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明顯發揮,基層黨建工作基礎得到明顯改善,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辭說,結對共建和聯手扶貧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建設一個好班子、帶出一支好隊伍,著力增強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基層是鍛煉黨員干部的“磨刀石”,通過結對幫扶,農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增強。海口市秀英區嶺西村黨支部開展“‘雙帶’致富我先行”活動,全村黨員公開承諾,帶頭和帶領發展橡膠、檳榔產業。過去5年,我市貧困自然村減少了259個,貧困人口減少了27460人。新成立基層黨組織86個,新發展黨員6959名,實現了每個村級組織都有活動場所。
反腐倡廉:
廉潔從政深入人心
省六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關鍵在黨。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基礎,全面推進黨的各項建設。
2008年,一場廉政風暴在海口市掀起。市某局原4名班子成員因受賄被查處;地稅系統發生窩案串案23件25人,涉及廳級干部2人,處級干部3人,科級干部11人……
海口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只有建立健全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形成無縫隙的科學制度體系,才能有效懲治和預防腐敗。2009年初,市紀委(監察局)在市直機關52個單位試點開展“排查防控廉政風險”活動,2010年在全市全面開展。2011年,在市規劃局等10個單位試點開展公職人員崗位廉政教育。3年來,全市各單位共梳理權力事項3771項,排查風險點11860個,建立防控措施20669條。
“海口市十分注重黨員的反腐倡廉和作風建設,每次干部培訓,都要請市紀委領導主講一節黨風廉政建設課,使警鐘長鳴。”海口市紀委與海南省紀委聯合建設了海南省暨海口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組織全市黨員干部到海口監獄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參觀,收到較好教育效果。同時,還加大懲治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起到了很好的震懾效果。
民主決策:
重大事項群策群議
為了抓民主集中制建設,著力完善議事規則,我市修訂出臺了市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市委常委會任免干部投票表決辦法、市委全會任用干部投票表決辦法,凡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財政重大支出、重大民生問題,必須經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
2010年以來,市委常委會票決了處級干部695人次,還在市委全委會上征求意見和票決重要干部13人次。在領導競爭性選拔工作中推行“全程差額”制度,擴大用人民主,提高干部選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實行“三重一大”事項“一把手”末位表態制度,充分發揮每個班子成員的作用,在討論重大問題時,在發言權、表決權、監督權和紀律等方面做到一律平等。
強化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意見》,實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財務審批、工程項目等具體事項,保證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法律、制度的范圍內開展工作,從體制機制上確保科學民主決策。
鏈接
從2003年起,我市連續5年組織機關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先后選派千名機關干部和百名優秀年輕干部下村掛職幫扶,選派46名市委“公選”副處級后備干部下基層掛職鍛煉,堅持推行市區鎮黨政班子成員掛鉤聯系點制度和部門單位包村幫扶工作制度。
2008年8月,市委出臺了《關于建立機關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幫扶工作機制的意見》,拉開了結對幫扶工作的序幕。
2010年,配合省委組織部選調了21名優秀應屆大學生到我市鄉鎮基層培養鍛煉,選聘30名高校畢業生到行政村任職,為海口長遠發展儲備了一批干部資源。
2011年,全市組織系統根據全國、全省和全市組織部長會議的工作要求,著眼于研究解決當前我市黨的建設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領導帶頭組織力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認真撰寫調研報告,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質量的調研成果,為加強和改進海口組織工作提供了決策參考依據。
截至2012年7月13日,全市共組織作風建設情況檢查55次,檢查單位422個(次),明察暗訪49次,整改問題42個;市、區兩級作風整頓辦公室受理群眾反映問題94個,辦結41個,正在調查處理53個;全市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宗,處分1人,集中整治干部“庸懶散貪”問題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機關作風明顯好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