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為莫言11日在自己家鄉山東高密接受中外記者采訪。中新社發胡洪林 攝??
海口網10月13日消息? 12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老家山東高密舉行記者見面會。見面會上,莫言表示,自己的獲獎是一場文學的勝利。同時他對媒體坦言,并不希望引起“莫言熱”,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
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站在人的角度寫作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問說,有人質疑莫言是官方作家,站在權力角度寫中國,不應得獎。莫言對此并不認同。他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作家作品的,并不是一個政治獎,這種質疑并沒有說服力。
莫言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拿起筆來,我就非常明確一個觀點,我是站在人的角度,寫人的情感、人的命運,我的小說突破了階級和政治的界限。
莫言認為,這次獲獎是文學的勝利,是因為文學獲得這個獎項。“如果是讀過我的書,就會知道,我對社會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凌厲和嚴肅的。80年代寫的《天堂蒜苔之歌》、《酒國》、《十三步》、《豐乳肥臀》都是站在人的立場上,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談抄寫《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莫言表示,抄寫《延安文藝講話》并不后悔,因為抄《延安文藝講話》與自己的創作沒有矛盾。而自己的創作,一直在突破《講話》。
莫言進一步解釋稱,《講話》是一個歷史文獻,它的產生有歷史的必然性。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它對推翻腐朽政權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今天再看,確實有巨大的局限,比如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了文學的人性。
莫言表示,我們這一代的作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延安文藝講話》的局限,我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突破這個局限。
莫言還說,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看過,就會發現,我的作品是冒著巨大的壓力來寫的,與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作品大不一樣。
不希望引起莫言熱
莫言在見面會上坦承,并不希望引起“莫言熱”。“如果不幸引起,希望大家盡快忘掉。”
莫言同時表示,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他希望更多讀者讀書,希望作家更加努力地創作,寫出無愧于讀者、值得讀者閱讀的小說或者詩歌。
出版自由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
在就出版自由的有關問題上,莫言表示,在很多海外國家,涉及到宗教問題也會受到限制,經常會有一本書引起整個族群強烈抗議的事件。中國的小說寫作和出版自由,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釣魚島應擱置爭議
在發布會上,莫言對釣魚島爭端也發表了看法。他說,爭端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解決爭端,打仗并不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在莫言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上個世紀70年代中日建交的時候,兩國領導人的措施,擱置爭端,大家先談友誼。
不會出國定居
在回答記者是否會選擇出國時,莫言幽默地表示,“我連高密都不想離開”,不會出國定居。
莫言稱作家對故鄉的感覺,比普通人更為強烈。“在這片土地上時感受不深,離開的時候就會魂牽夢繞,尤其是我這樣以鄉土為主要風格的作家。”
莫言表示,自己的小說確實寫了很多農村題材,但城市的影響已經在小說里得到體現,現在寫的鄉土,已經是一個城鄉化、城鎮化的鄉土。“一直說我是個鄉土作家,不太能夠讓我服氣”,他說。
莫言表示,肯定會去瑞典領獎,但演講講什么,還沒完全想好。
?
?
相關鏈接:
莫言與海南有不解情緣 曾多次到訪鼓勵文學創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