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市東河鎮侵華日軍廣壩發電站遺址被列入文物點,記者現場查看發現——發電設施歷經70年仍清晰可見
周漢平站在發電站出水口處向記者介紹
?
10月13日上午,南島晚報記者獲悉位于東方市東河鎮廣壩村侵華日軍廣壩發電站遺址被列入文物點后,趕赴現場進行了查看,發現發電的水渠、攔水壩、發電口等設施依然清晰可見。東方市文物部門表示,當前,該水電站遺址已被確定為文物點。據了解,侵華日軍廣壩發電站于1942年修建,占地面積約70多萬平方米,發電廠房及其他輔助設施的建筑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當年,日軍在現今的大廣壩水電站處建有一高約100米的攔水壩,從攔水壩處通過水渠引水發電。該水電站截至目前已有70年的歷史,引水發電的水渠依然堅固。
當天上午,在東河鎮廣壩村委會書記周漢平的帶領下,記者趕到水電站看到,該水渠寬約7米,高約8米,護堤混凝土有30厘米厚,中下段有部分混凝土護堤脫落,可水渠整體依然完好。據周漢平介紹,水渠從攔水壩到發電廠房有2公里;水渠盡頭是個蓄水池,池邊有座環形水壩,水壩與發電廠房間有兩處開口,其中一處開口有一條寬約3米的排水孔,借助地勢落差發電。另一處開口因日軍投降發電設備還沒有修繕;如今,東方市在先前攔水壩處建設了大廣壩水電站。
“當年,日軍在此修建水電站并不是供當地村民使用,主要是為保證掠奪石碌(現昌江黎族自治縣)礦山豐富的鐵礦資源用電才修建的一個配套設施工程,水電站所用的材料和設備均從外地運來,并從臺灣、香港、廣州等地征調勞工修建水電站。”廣壩村村民吉先生說,他13歲時,就被日軍抓去當修建水電站的勞工,當時,修建水電站日軍從全國各地共征調勞工3000多人,一年后,水電站建好,可3000多名勞工中存活下來不足200人,絕大部分勞工慘死在水電站工地上。隨后,記者就對侵華日軍廣壩發電站該怎樣保護等問題,采訪了東方市文物博物館館長秦巍,秦館長稱,侵華日軍廣壩發電站遺址已被國家文物局備案,列入了文物點范疇,文物點代碼為469007805190000081,但尚未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他們將對該文物點進行監督管理,避免文物點遭到破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