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體報道中國民航局發布,擬定在2013年至2016年,分階段在民航客機安裝衛星通訊裝置,屆時可向飛機客艙的旅客提供打電話、上網、看電視等服務。
昨天晚間,民航局稱,該消息系誤讀,該局發布《航空公司運行控制衛星通信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是為了解決飛機駕駛艙與地面控制的通訊問題,未涉及旅客通訊服務。
民航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航空運輸數量快速增長,運行不利因素多,為了保證飛行器與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聯系,保證航空運行安全,才制定在民航飛機上加裝衛星通信系統的方案。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新裝、改裝衛星通信系統工作從2013年至2016年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2013年上半年,所有航空公司應完成實施計劃的制定及申報工作,并獲得民航局認可,2013年下半年在計劃經各地區管理局認可的前提下,航空公司應當開始按計劃啟動飛機衛星通信系統的加改裝工作;第二階段是2014年初-2015年底,方案全面實施;第三階段是2016年底前,所有飛機都應當按要求全部完成加改裝計劃,滿足運行控制通信聯系要求。
中國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在第一階段,根據本公司機隊的實際情況,實現20%的飛機具備衛星通信能力;在2014年1月之后引進的新飛機都應具備衛星通信能力;在2014年底前,機隊總數45%的飛機應具備衛星通信能力;在2015年底前,機隊總數70%的飛機應具備衛星通信能力。
■ 專家說法
旅客空中通話
“技術無障礙 資金投入大”
民航資源網顧問、航空通信專家尤志浩認為,民航飛機使用衛星通信系統,從技術上和實施難度上沒有障礙,但如果大面積用于民航旅客機艙服務,那么難度就會非常大。“主要是資金投入很大。”
他說,目前,國內的航線飛機駕駛艙與地面保持聯系一般采用高頻無線電,容易受到手機信號的干擾,而衛星電話,由于使用頻段不同,基本不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干擾,比較穩定。
他認為,民航局此次發布《實施方案》可能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飛機與地面通信手段單一的問題,比如在一架飛機上安裝一部衛星電話,在應急的時候使用。“如果要為乘客服務,那就需要大量的投資。”
其實,這種技術不難實現,而是現在很多外航也在用。
據記者了解,在國外不少航空公司已經在民用飛機上安裝了衛星電話,而且有償提供給乘客使用。“大概每分鐘幾美元,在我座位前有一個類似公共電話一樣的裝置,旁邊有卡槽,刷卡就能打電話。”
一位曾經乘坐加拿大航空公司航班的旅客告訴記者,即使在裝有衛星電話的飛機上,一般人也很少用,費用太高。
尤志浩說,在飛機上提供網絡,也是技術上可行,實際操作意義不大。
一方面,利用衛星系統提供的網絡帶寬,滿足不了視頻、圖片等大流量的需要,而且費用比打電話還貴,據他所知,根據不同航空公司的定價,每半小時網費達到10到20美元。
?
相關鏈接:
民航局:國內航班最快2014年全面實現上網打電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