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政策支持好于東線,水質治理卻落后于東線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治污挨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指出,中線保護水源地治污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盲目樂觀、自滿自足的思想或消極厭戰的情緒都是不可取的
“11年前,中線水質與治理水平好于東線。現在,東線的水質與治理水平可能好于中線。在資金扶持與政策支持上,中央明顯傾向中線,因為中線的水是直接送給北京的,現在中線卻落后于東線。”10月24日,在湖北十堰舉行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指出:“中線在保護水源地治污問題上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認為已經治理得不錯的盲目樂觀、自滿自足的思想或消極厭戰的情緒都是不可取的。”
杜鷹說,南水北調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水源區移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地方經濟結構也因環保要求而調整;對于國家來說也是一筆巨額投入。僅東線與中線的一期總投資就達3000億元。2002年國務院立項時是1240億元,隨著工程的進展不斷增加,估計后年通水將達3500億元,而三峽工程才用了1750億元,還節余了。這錢是中央財政拿了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電價加價,由全國人民掏的。花著老百姓的錢最后調出的水不達標,上對不起黨中央,下對不起老百姓,將成千古罪人。
杜鷹表示:“從近期看,現狀水質與目標調水水質的差異還很大,主要是入庫河流的污染物居高不下。國家監測斷面49個,有7個不達標,農村生活與農業的點源污染是最大的污染。從長遠看,要治污必先治窮,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現實水質保護與庫區老百姓實現致富發展雙贏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要建立誰保護水質誰就能得利得益的機制,誰破壞就要受罰,就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丹江口水庫庫區及上游流域面積9.52萬平方公里,涉及河南、湖北和陜西3省8個地(市)43個縣(市、區)。
現在到2015年通水只有3年時間,可中線水源地三省還面臨著巨大的工程量與提高現有工程質量等問題。對此,杜鷹要求鄂豫陜三省領導認真學習有關規劃,編制實施方案,層層落實到廠礦企業、到村、到人;同時,對入庫河流的治污要學習太湖的治理經驗,建立“河長制”,由地方政府主要官員擔任“河長”,把治污責任落實到人;要堅持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同時部署、同時實施、同時考核,使治污與富民政策相得益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