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喜迎十八大:那些年,我們一起去援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2-10-30 14:58

      海口網10月30日消息? 10月17日,中國青年網、未來網推出青春勵志人物援疆干部陳銳軍(http://qclz.youth.cn/chrj/)后,各大網站第一時間紛紛轉載,陳銳軍和他的援友們奔赴新疆兵團,支援新疆發展的動人事跡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視這個一直以來,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群體。回顧往昔,那一段保國戍邊,揮灑汗水和豪情的崢嶸歲月也在全體新老援疆干部心中蕩起了陣陣漣漪。有多少激動的話語要說,有多少感人的情份要講,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筆,用文字分享歲月的啟迪,交流心靈的感悟,表達崇高的敬仰,訴說不盡的思念。為此,記者采擷部分援疆干部的心聲,以饗讀者。

      淡定從容——笑看“援疆論”

      有一種說法:干部去援疆,要么是“被援疆”——在環境惡劣的邊疆,即使什么都不做,只要能hold得住,就算是“功德圓滿”;要么是“去鍍金”——憑借援疆的“金牌經歷”,回到地方必定會得到組織提拔和重用。

      對于社會上的這些傳言,援疆干部們多數淡然一笑。他們說:“相信這些說法的,應該是沒有去過新疆,沒有去過兵團;即使去過,也沒有真正理解援疆這項工作,當然也沒有深入了解過援疆干部這個群體的內心世界。也許,在現實社會的某些領域,會有即便什么事都不做,只要能hold得住,就能‘功德圓滿’的現象。甚至也許有個別援疆干部也有這樣的心態和行為,但僅據此以點概面,聯想或類比援疆干部這個群體,發表這樣的言論,顯然是片面。”所以每每聽到人們大侃所謂“援疆論”的時候,他們往往一笑置之,不屑也不愿意過多地去爭論和辯解。

      

    國務院辦公廳援疆干部劉建波近照。

      援疆干部劉建波說:“這個群體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很平凡,也很普通。只不過是因為所承擔援疆任務的原因與情況各有不同,而在身份上顯得有些特殊。”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和陳銳軍一樣,十分珍惜這段經歷,以滿腔的熱情去投身援疆事業,認認真真地履行援疆職責。至于傳言中的“今后一定能得到提拔”,他們覺得這段經歷更寶貴,提拔與否是組織考慮的事情,不是該自己操心的事。

      結束援疆即將返程時,援友們聚坐總結經驗,有幾句歸納表達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來的時候援疆只是工作,走的時候援疆成為使命;

      來的時候心情忐忑不安,走的時候內心堅定自信。

      來的時候在西域舉目無親,走的時候在新疆朋友無數;

      來的時候說我們是北京人,走的時候看我們像新疆人。

      來的時候被前輩的貢獻感動,走的時候為自己的奉獻自豪;

      來的時候心里惦念著家人,走的時候心中裝滿著祖國。

      援疆工作如何開展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得冒進。援疆之初對援疆工作理解不很全面,很正常,很多認識、體會和經驗,都是在援疆過程中逐步悟出來的。

      追憶往昔——援疆路遠? 求是情濃?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教育部援疆干部張愛龍(右二)在伊犁視察大學生宿舍。

      援疆干部張愛龍說:“援疆3年,在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我深深地融入了兵團這個偉大的集體里,深切的家國情懷,無私的奉獻精神,軍墾前輩驚天動地的光輝業績時刻感召著我,兵團精神的感召、艱苦復雜環境的砥礪,使我政治上更成熟、工作上更干練、思想上更升華、閱歷上更豐富,而這一切都終將成為伴我終身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現在很幸福

      農業部援疆干部楊培生在國境線界碑旁。

      援疆干部楊培生說:“3年的援疆工作與生活,讓我真切理解奉獻的內涵,并在自己的思想中強化了奉獻意識和奉獻精神。許多曾經在大城市里平凡生活的點滴細節,都因有過援疆的切身經歷而升華出全新的感悟。記得在‘7·5’事件發生兩個月后,我首次因公返京。晚飯后下樓遛彎,內心深處不由地激蕩出了一種異于往昔的珍惜和感恩的心緒。能夠在街上如此悠然自得地散步、閑聊,在邊疆特殊地方、特殊時期,有時就是一種奢望。我們平時都不怎么在意的日常生活,其實是很多人在邊疆默默無聞地付出和奉獻得來的,那一刻,我內心溢滿了幸福。”

      兵團精神 永駐心田

      北京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疆干部周福德在為患者聽診。

      援疆干部周福德說:“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內地醫療系統的工作者,如果沒有援疆,我很難體會到邊疆醫療工作竟是如此的艱辛;如果沒有援疆,我很難深刻地認識到新疆及兵團的戰略地位、維護民族團結與維持新疆穩定的重要意義;如果沒有援疆,我也不會有與當地干部、群眾及援疆干部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如果沒有援疆,我也不會積累下在艱苦環境下開展工作的豐富經驗。同樣,如果沒有援疆,我將會錯失在新疆‘7·5’事件中接受血與火的考驗,磨練意志的機會。在兵團的這3年時間里,我不斷汲取兵團人‘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現在,這些精神已經深深地植入我的心靈。”

      不辱使命 堅守崗位

      國務院援疆干部姜力(前排居中)視察援疆基礎建設項目工程推進情況。

      援疆干部姜力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我們這批援疆干部(中央選派的第六批援疆干部)在新疆經歷了09年的‘7·5’事件,經歷了國家對新疆政策的大調整,參與了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的戰略的調研和制定,也見證了新疆的巨大變化,是非常特殊的一批援疆干部。在這不平常的3年,自己同廣大援疆干部一樣,不辱使命,堅守崗位,在那片土地上實實在在地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特別是看到自己參與洽談引進投資億元的項目已開工,協調援助的國資監管信息化項目在運行,至今回想起來心情仍難以平靜。那確實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援疆3年,對我人生來講意義重大,多了一份惦念,多了一份牽掛,我以新疆為第二故鄉,關心她、關注她,祝福她!

      助力“第七批援疆人”——忠誠戍邊 再續輝煌

      2012年8月25日,439名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第七批援疆干部抵達烏魯木齊,這標志著第七批援疆干部已全部進疆。他們中間有科技人員、教師、醫生、企業家和機關干部,他們和之前的援疆干部一樣,帶著中央的重托和全國人民的深情來到這里,滿懷激情地續寫新時代的“邊塞新曲”。

      又是一個3年,同一個地方,嶄新的開始,他們同樣會遇到氣候環境的不適,遇到倒時差的苦惱,遇到語言交流的障礙,遇到思念家鄉親人的離愁別緒等一系列的困擾。

      張愛龍說:“援疆干部離家別子,放棄京城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獻身戈壁大漠,是一種巨大的奉獻。同時,干部援疆工作又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奉獻,也有巨大的收獲。從國家,從新疆,收獲的是穩定和發展;對個人,收獲的是政治上的成熟、工作上的干練、思想上的升華、閱歷上的豐富。希望援疆干部珍惜寶貴的援疆經歷,立志高遠,腳踏實地,盡心盡責,成就自我,勤勉推進跨越發展,忠誠捍衛祖國邊疆。”

      楊培生說:“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堅持,盡可能融入新疆與兵團。坦率地說,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和主觀意識的局限,在邊疆地區的工作效率比不上北京、比不上內地,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堅持,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作為援疆干部,要有耐心、有恒心,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夠給當地辦成一些好事、實事。只要盡心盡力地努力堅持,就會收獲美好的實踐體驗和內心感悟。”

      周福德說:“要珍惜援疆機會:多關心政治,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央、當地政府保持高度統一;多開展工作,努力爭取得到原單位最大的支持,以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多學習,認真汲取當地同志、援疆干部豐富的工作經驗與有效的工作方法。”

      姜力說:“以黨的事業和國家利益為重,腳踏實地、多干實事,為新疆的穩定與發展做貢獻,為新疆的各族人民謀福祉。”

      《援疆賦》——來自遠方兵團兒女的祝愿

      陳銳軍和他的援友們離開兵團已經一年有余。盡管他們回到大都市,但是心里卻一直惦念著新疆那片熱土。這批“老兵”說,他們會經常抓住各種去新疆出差的機會,擠出時間也要拐到兵團去看望那里屯墾戍邊三代55載的老兵團人和新援疆干部。哪怕只是待一陣子,住上一晚,每次離開,心里都會泛起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

      2012年,援疆干部聚會,為了紀念進疆工作4周年,感恩兵團援疆經歷,兵團第三批援疆干部(中組部第六批)商定,要為兵團送一份禮物——一扇揚州大師精心雕刻的大屏風,上面有寄托著援疆干部情懷的畫面和一首激情澎湃的《援疆賦》。大家公推陳銳軍執筆起草這首《援疆賦》,又集資請專人刻在屏風上,贈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的是能夠把這份濃濃的援疆情誼永遠留在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是為賦:

      《援疆賦》

      大美新疆,中華寶藏。華夏之戰略要塞,神州之西北屏障。
    接壤八國,淳樸睦鄰,穩固和諧邊防;通衢亞歐,絲綢古道,開敞商旅門窗。坎兒井,火焰山下,搏動生命血脈;拉依蘇,長壽鄉間,安居期頤樂享。神山圣水,溫潤國玉故里,清凜冰雪,雄峙邊陲脊梁。

      莽莽雪域,巍巍昆侖,戈壁大漠,天山牧場,新疆處何不風光。雪松白楊,彰顯西域秀美;胡楊紅柳,精雕雄渾蒼茫。漢維哈蒙,四十七民族和睦共處;佛回新道,百余種文化風流競揚。三山兩盆地,珠落玉盤,極目飄香瓜果;四通八達路,棉白棗紅,遍地駝馬牛羊。油井煤海,潛藏黑金,富蘊騰飛資源;鐵路管網,東輸西氣,連通祖國心臟。

      古之西域,梟雄匪患頻禍亂;亙古荒漠,春風不度玉門關。幽怨長笛,蔽日沙塵難遮難掩;文人騷客,烽火歲月夢斷樓蘭。
    屯墾戍邊護疆國策,始西漢兮逾千年;中流砥柱穩邊惠鄰,歷輾轉兮任兵團。黨政軍企,百萬雄獅安寰宇;兩周一線,星羅棋布扎營盤。三五九旅征塵未洗建新功,千八勇士橫穿大漠定和田。艱苦創業,醫療科研爭先進;忠誠衛士,工交建商共發展。五家渠,現代農業濃綠意;石河子,戈壁明珠賽江南。農牧團場,輩出民族團結楷模典范;建設大軍,鑄造銅墻鐵壁譽滿天山。無私奉獻兮,男兒有志;再鑄輝煌兮,兵團爭先。

      善治西域,興邦大計;仁人志士,薪火相傳。古始鄭吉,西域都護車師屯田。邊關將士,冶農具種五谷營畜牧,溝渠縱橫,益墾溉田;西域諸國,得漢巧鑄犁鏵興水利,大田三年,積粟百萬。

      繼至兵團,鑄劍為犁屯墾戍邊。六十年艱苦卓絕創基業,三代人勵精圖治守邊關。看今朝,援疆支邊繪宏圖;抬望眼,五湖四海聚智源。戈壁驚開新世界,天山激蕩大波瀾。

      新鮮血液協力跨越發展,各族兒女共謀長治久安。助經濟騰飛,銜接政策傾心力;促科教文衛,規劃未來謀長遠。農業產業化,活躍沙漠綠洲搭橋人;新型工業化,豎起農牧團場新標桿。產業聚集園,優化城鎮布局增實力;三化齊推進,兼固發展維穩兩重點。福惠民生脫貧困,鄉村醫療有保險。雙向掛職,廣培訓凸顯成效;援疆講堂,集才俊傳授經驗。互惠共贏機制創新,輸血造血功能擴展。分裂黑風激蕩報國志,反恐火線磨礪昆侖膽。錘煉人生風雨同行,報效國家道義共擔。

      萬里浩蕩大漠風,百般難舍邊疆情。勒石天山以明志,飲水雪域以踐行。依依回望,胡楊林畔心跡在;晝思夢縈,肝膽相照手足同。壯哉,三年援疆路;美哉,一世兵團情!

      日前,陳銳軍的事跡作為“勞動·創造·奮斗——青春勵志故事”推出以后,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組織部援疆辦副主任季貴林、兵團援疆辦主任呂雙旗等相關負責人紛紛打來電話,向共青團網絡影視中心、中國青年網、未來網對援疆干部所作出不遺余力的宣傳表示衷心的感謝。

      據悉,“勞動·創造·奮斗——青春勵志故事”網絡文化活動是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指導的國家網絡文化內容建設重點工程,自今年元旦以來已推出了將近300位人物,在社會引起了廣泛的影響,通過充分發揮青春勵志人物可學、可比、可親、可敬的榜樣力量來引導全國青少年共同營造熱愛勞動、敢于創造、勇于奮斗、甘于奉獻的良好社會氛圍。

      中國青年網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愿意與新疆和兵團的進一步合作,齊心協力,爭取挖掘出更多援疆干部典型,大力弘揚援疆干部勤政為民、恪盡職守的高尚品格、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的優良作風和的“舍小家、顧大家”,“一人援疆,全家支援”的崇高風范,引導廣大青少年為實現新疆和兵團的跨越式發展、長治久安和民族團結、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力量,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編輯:聶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