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11月1日電? K粉變身飲料沖劑 毒品如何披上光鮮外衣?——海口特大跨省販賣新型毒品案追蹤
????入水即溶口味純正的“奶茶粉”“咖啡粉”,包裝印有品牌和生產日期的“口服液”,這些竟然都是毒品。犯罪嫌疑人在飲料中加入搖頭丸、“神仙水”,在咖啡粉、奶茶粉中添加K粉、冰毒,半年獲利逾百萬元。
????這是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日前破獲的一起特大跨省販賣新型毒品案。目前,24人組成的制售新型毒品團伙被警方搗毀,涉案金額數百萬元。新型毒品是如何披上光鮮外衣被合法銷售的?
????毒品“披上”奶茶粉外包裝 半年獲利超百萬元
????“這類毒品遇水即溶,即沖即飲,與各種飲品混合后,口味都不發生變化。”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刑警大隊中隊長李楠說,該類毒品吸食口感與奶茶、咖啡一樣,甚至香味都相似。
????據警方介紹,此類新型毒品迷惑性很強。記者注意到,毒品的外包裝上還印有生產日期、品牌、凈含量等信息,和市場上銷售的普通飲料幾乎沒有什么差異。
????今年6月,秀英分局在破獲一起販毒案中獲得重要線索。經過3個多月的偵查,專案組輾轉瓊、粵兩地,基本摸清了以王某、郭某為首的跨省制造、販賣毒品團伙的組織結構、聯系網絡等相關情況。
????“整個組織分工明確。”辦案民警王冠說,郭某和男友糾集24人,利用陸路物流和客運的疏漏,從廣東頻繁以人員攜帶的方式將大量K粉、搖頭丸等毒品運往海南,并以海口為據點,制販新型毒品,再以批發、零售等形式銷往海口、澄邁等地。
????“起初,警方發現大量飲料、咖啡粉、口服液等物品從加工窩點運出,卻沒有運輸毒品的跡象。”王冠說,警方后來發覺,這些“飲料”“咖啡粉”“口服液”就是混進了K粉、搖頭丸、冰毒等制成的新型毒品。
????“這是一個秘制配方,按一定比例用K粉、搖頭丸等毒品配制,飲料的口味沒有變化,主要銷往娛樂場所。”90后的犯罪嫌疑人郭某年僅21歲。
????“這種最新的制販毒品的方法利潤非常高。”郭某說,一顆搖頭丸外加幾顆外號“飛仔”的冰毒,成本不過50元左右,添加飲料后,可賣到數百元的價格。
????據辦案民警介紹,制毒的“秘方”由廣州的毒品供貨商提供,郭某糾集了男友王某等24人,在一間150平方米的民房里調制成各種新型毒品,半年獲利逾百萬元。
????娛樂場所對新型毒品“視若無睹”
????據警方調查,外包裝酷似咖啡粉、茶葉包、小罐裝飲料、口服液等的新型毒品,近期在海口市和海南西部市縣的娛樂場所頻頻出現。“每一包飲料的毒品含量非常少,隱蔽性極強,在娛樂場所吸食很難被發現,稍有不慎還容易被人蒙害。”
????犯罪嫌疑人郭某交代,這種新型毒品八成以上銷往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用開水沖泡服用,會出現和吸食毒品一樣的反應,長期飲用會產生極大的依賴。
????那么,這種新型毒品如何能順利進入娛樂場所呢?記者近期在海口市一些娛樂場所發現,毒販和娛樂場所對利潤的追求,是新型毒品發展蔓延的溫床。
????在海口市金龍路上的一家高檔歌城,午夜12點以后,一些VIP包廂門外有專人把守,只準包廂內的人進出,包廂內的燈光極其昏暗,快節奏的音樂震耳欲聾。在舞池邊,不時有人對記者詢問:“要不要來一杯特制飲料或雞尾酒?”
????阿明在海口市一家KTV做服務生已經三年,他說,娛樂場所為了多招攬回頭客,讓客人延長娛樂、消費時間,對吸食搖頭丸、K粉等毒品都是默認的。“我在參加KTV酒會時喝了放K粉的飲料,當時都沒有發覺。”
????“許多人愿意吸食這類新型毒品,認為用一點不會上癮,是一種時尚。”李楠說,新型毒品強烈刺激人體的中樞神經,增強興奮度,延長愉悅時間,很多人對其成癮性、依賴性和對肌體器官的傷害等往往不甚了解。
????整治毒品要走出“一陣風式”怪圈
????海南省中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孝民認為,打擊力度不夠是毒品難以根治的關鍵。他說,相關監管部門總是習慣于高強度地“管一陣”,然后又松懈下來,對毒品的監管打擊成為“貓捉老鼠”式的游戲。只有實行對毒品全程監管,確保不留死角,才能走出“一陣風式整治”的怪圈。
????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黨委書記柯廷雄認為,需要多部門打防并舉,在源頭治理和監管責任追究等方面下“猛藥”。一方面要加大新型毒品成癮性的宣傳,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立法強化公安、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相關部門的聯合打擊力度。
????一些專家表示,加強對生產精神類藥品廠家以及物流行業的監管刻不容緩。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生產精神類藥品的廠家監管到位,有效制止國家管制的精神類藥品非法流入市場,把源頭堵死。
????警方提醒,新型毒品包裝更趨于隱蔽,在一些在娛樂場所舉行的聚會,不要輕易喝陌生人遞來的飲料酒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