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3日消息(記者金敏?馬超)金黃的木瓜掛滿樹枝,滿院的檳榔樹在山風下輕搖,50歲的樂東縣西坊村黎族漢子盧成貴在自己的新居前將山野菜、山雞翅、家豬肉搬上三輪車,“晚上到縣城擺夜宵攤,一天最少能賺300元。”盧成貴笑著說。
近年來,海南少數民族地區茅草房改造工程已使80萬黎苗同胞住進新房,改變觀念,奔上了致富的道路。
“一條竹竿掛家當,三塊石頭做個灶”,這句順口溜是對海南黎苗少數民族同胞住在茅草房時凄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盧成貴說,過去全家7口人擠在僅50余平方米的茅屋中,“吃喝睡都在里面,房子低矮潮濕沒有廁所,就在屋后拿椰子葉編成‘屏風’,圍成廁所”,條件簡陋,洗澡也只能在屋子里,“一人洗澡,全家出門,洗好了再進來”。
2011年1月初,隨著最后7個市縣、13209戶茅草房改造工作的完成,海南提前兩年完成對少數民族地區茅草房改造任務。自1992年至2009年的18年間,海南省財政累計投入補助資金3億多元,社會各界支持投入13億多元,資助80萬黎族苗族同胞告別茅屋,住進了明亮、堅固的磚瓦房或平頂房。
盧成貴指著自家四室兩廳、120平方米的新房說,沒有政府的好政策,哪敢想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縣里還給了我3萬元安置費,太感謝政府了!”
居住條件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也悄然變化。樂東縣委書記林北川說,觀念的轉變是黎苗同胞搬進新居后最大的變化,過去想著“湊合著過下去”,現在想著“怎么過得更好”。
萬沖鎮洋老新村村民劉清新告訴記者,住茅屋時只能想著怎么填飽肚子,現在搬進新居后,他學會了種植反季節瓜菜,還承包了20多畝坡地種橡膠,“割橡膠、種瓜菜和養豬,一年收入五六萬元,日子寬松多啦。”劉清新高興地說。
“怎么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茅草房改造之后的工作重點。”樂東縣委宣傳部部長陳求妹說,搬入新居的黎苗同胞學習致富技能,走出村子,走出縣城,走進大城市開眼界、謀發展、奔致富路。
“以前村民一年純收入才2000多元,現在大家種檳榔、種冬季瓜菜、搞庭院經濟,爭著比著看誰能干,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300元。”洋老新村村委會主任劉明才告訴記者。
“茅草房改造是一個以建房促發展、改觀念、謀致富的惠民工程。”海南省民宗委主任黃明榮介紹說,海南將茅草房改造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引導黎苗群眾制訂長遠發展的目標,它不僅改善了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居住條件,更重要的是促進少數民族群眾樹立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盡情暢享新生活。
?
相關鏈接
突增超400萬繳納費 “文件打架”百戶居民難住新居
海口百戶居民難住新居 開發商稱因“文件打架”所致
記者調查南水北調移民新居 政府搭建生產發展平臺
金正恩攜妻李雪主訪問市民新居 贈自制食品(圖)
黃宗澤狂發短信求復合 胡杏兒迅速搬入千萬新居
東方市大廣壩庫區村民遷入新居 享受民生工程
[浙江] 嘉興窗口服務好不好?街道新居民說了算
海南文昌航天城安置區建成 3400多人搬進新居
熙川發電站百戶員工喜遷新居 金正恩送彩電(圖)
夢露雕像喬遷加州新居 巨型裙擺惹爭議(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