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部分消費者10天后仍未收到貨,有的商品價格比商場打折的價還要高
今年11月11日,天貓商城舉行了“購物狂歡節”,據統計,當天海南支付寶交易額近1億元,位列全國28名,其中海口支付寶成交額為5000多萬元。
到23日,轉眼10天過去,記者走訪發現,海口快遞量因“購物狂歡節”成倍增加,很多消費者網購的商品10天后仍舊沒有到貨,很多沖動消費的消費者發現,多數搶購商品中看不中用,紛紛感慨網購需回歸理性。-本報記者秦銘郭丹攝影報道
海口一家快遞企業貨倉堆滿了要投遞的貨物。
海口快遞量翻倍爆倉快遞公司紛紛“招兵買馬”
23日下午,記者走訪了海口部分快遞企業的貨倉看到,無論是在貨倉室內還是室外,成堆的快遞包裹已經占據貨倉的大部分空間,僅留出一條通道供員工們通行。在丘海大道某快遞公司的收貨倉處,送貨車絡繹不絕穿梭在停車場。“今天已經跑了4趟機場了。”一位負責運貨的師傅告訴記者,近一周的時間內,他的工作量較平時都有所增加,基本上送的都是網購的商品。
隨后,記者在走訪一些街道時,時不時都能遇到滿載包裹的快遞員,“大概從13號開始,幾乎就沒有準點吃過飯。”已經是下午2點鐘了,某快遞公司快遞員小張剛剛送完貨,找到路邊一小吃店準備吃午飯。小張說,這幾天每天都要送近百件的包裹,而且都是從早晨開始忙,有時候要到天黑了才能回家。
據海口各快遞公司的消息稱,從今年中秋節后,快遞行業逐漸進入了工作旺季,為了能將快遞包裹及時送給顧客,快遞公司也紛紛“招兵買馬”,“當天的快遞基本上當天都能送出去。”某快遞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文女士說,近期每天送到的快遞量幾乎是成倍增加,為了能將快遞及時送出去,公司要求攬投員加班作業,同時采取提前與顧客約定時間的方式,極大增加了攬投人員的工作效率。
面對突然增加的快遞量,雖然快遞公司已經使出全身招數,只求最快將快件送出,但是走訪中記者仍然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在網上買的一件毛衣,都10天了還沒有到貨。”
沖動消費“收獲”負擔多數商品中看不中用
記者了解到,11日當天,海口地區支付寶成交的5000多萬元,這個數據可不是商家憑空捏造的,它源于每一位網友的積極“貢獻”。
“我的支付寶花掉了好幾千元。”市民李小姐說,考慮到經濟實惠,她提前選好了要買的商品,放在購物車內,為防止商家斷貨,11日凌晨就開始“血拼”,除了衣服、鞋、床單還有一些生活用品。李小姐說,雖然網購的東西當下很少能用得上,但是價格便宜可以買來先放著,等以后用得著的時候再用。
市民張女士自稱網購達人。此次“雙11”,她的十余位女同事都在當天消費了1000元至5000元不等,隨后還津津樂道分享各自的“收獲”。但隨著一件件商品送到家,張女士家除了堆滿房間的紙箱,她發現398元買回的掛燙機成了“雞肋”,99元買回的褲子根本穿不上,138元買回的內衣比商場打折的價格要高30元……很多用處不很大的東西都被束之高閣。張女士無奈道:“實際買回來很多都用不上,網購只是過了買東西的癮。”
多數打折衣服是庫存老款 消費者感慨網購需理性
網上瘋狂打折的商品吸引無數消費者前往搶購,網購的東西是否貨真價實呢?記者在走訪友誼商場一家服裝專賣店時向工作人員了解到,在網上也能買到該品牌的衣服,盡管衣服折扣很多,但多數打折的衣服都是過季不好銷售的老款,一些款式甚至還是3年前的存貨,如果不參與大型的網購打折活動,這些衣服就只能積壓在倉庫。
“網購的價格和實體店差不多。”另一家專賣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要不是當季的新款衣服,在實體店購買一樣有折扣,遇到特別的節日,折扣甚至比網購更便宜,關鍵消費者還能試穿,對尺碼、顏色和款式也能把關,否則便宜買回家,也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穿不了,出錢不討好。該工作人員還透露,還有一些網店是先提價再打折,所以不見得網購價錢就能便宜。
“以后再也不亂買一堆東西回來了。”參加雙11購物節的吳女士稱,她在網上買了一堆裝修用品,不料,近日逛街比較發現,同樣品牌的水龍頭,同樣是保質保量的真貨,市場上的零售價格甚至比她在網上買的還便宜。吳女士有些后悔地表示,“早知道價格差不多,就不用折騰了,還要苦等快遞送貨,以后網購還是要理性點。”
溫馨提示
近期各電商網站相繼拉開商品促銷“大戰”,但其中也不免混雜著許多假冒、劣質商品及各類虛假促銷手段,讓消費者心有余悸。如何才能在商家的“價格戰”中買到便宜又實惠的商品?消費者協會給予如下幾點提示:
1、按需購買,避免盲目購物;
2、選好網站,注重商家信譽;
3、謹慎付款,保證消費安全;
4、索要憑證,約定送貨時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