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瓊黎風俗圖》:古圖再現黎族歷史風情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2-12-08 12:32

      今年夏天,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頒獎禮上,來自海南的《黎族故事》通過歌、舞、詩、畫等藝術形式再現了一個個傳奇故事、一幅幅古樸的黎族生活畫卷、一首首動人心弦的黎族民歌,最終征服評委,勇奪最佳導演、最佳劇本等11項大獎,讓世人為之矚目。

      千百年來,深居五指山腹地的黎族就如一個迷,既讓人好奇又令人神往,《黎族故事》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真實還原了黎族鮮為人知的歷史及文化。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中后期,朝廷出于了解黎情的需要,就曾發起了繪制少數民族風俗圖的運動。這些奉旨上貢的黎圖,以繪圖的形式再現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場景,為深居皇宮的帝王及王侯將相們提供一個了解黎族風情的載體。

      黎圖淵源繪制“皇清職貢圖”上貢朝廷

      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東坡先生被貶謫至海南儋州。在城郊外的住所,蘇東坡常常在夜晚聽到連綿不絕的黎歌,感到很是詫異,于是記下了“夷聲徹夜不息”的文字。可見,在將近一千年前,有關黎族的種種習俗還是十分神秘,哪怕是蘇東坡這樣的大學問家,對此也是一無所知。一直到了清朝后期,黎族風情圖的出現,才讓那些深居簡出的達官貴人從紙上了解了這個遠離大陸的古老民族。

      據記者搜索到的資料顯示,包括黎族風情圖在內的以少數民族內容為題材的古畫并不在少數,創作年代主要集中在清朝中后期,涉及的少數民族有黎族、苗族甚至臺灣的高山族等等。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黎苗風情圖的大量出現呢?

      海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海南省文博學會秘書長王輝山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的緣由。王輝山介紹說,康熙后年到乾隆初,出現了所謂的“康乾盛世”,整個封建王朝發展到鼎盛時期。乾隆皇帝為了彰顯功勞,體現泱泱大國的疆域遼闊,物產豐富,在乾隆十六年下旨要求各地方官員,將所在州郡的風土人情,特別是少數民族人體特征、風俗習慣等內容通過繪畫形式制成“皇清職貢圖”報給中央,讓各級官員更加直觀了解相關的情況。

      王輝山補充說,清乾隆中期由朝廷發起繪制“皇清職貢圖”的這一史實,也引發了繪制民族圖畫的風氣,最先上貢的是云南貴州,后來逐步覆蓋全國。有關海南的主要有三部,分別是海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瓊黎風俗圖》、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瓊州海黎圖》以及廣州中山圖書館的《瓊黎一覽圖》。

      記者翻閱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清代黎族風俗圖》一書發現,這三部黎俗圖,不少畫面內容相近,風格類同,甚至人物形象都有著明顯的模仿痕跡。對此,王輝山解釋說,這三幅肯定有一套是藍本,估計《瓊州海黎圖》的繪制時間最早,后來的繪制品可能是依此圖作臨摹而成。

      《瓊黎風俗圖》生動再現黎族先民的傳統風情

      海南省博物館目前收藏有一部《瓊黎風俗圖》的畫冊,這部畫冊共有15開頁,以圖文相配的形式描繪黎族群眾建屋、編織、耕種、對歌、嫁娶、漁獵、貿易、涉水、談判等社會風俗,被譽為是反映黎族歷史的百科全書。

      在民俗方面,《瓊黎風俗圖》用繪畫形式全方位展現了黎族先民的風情。在“對歌擇偶”的畫面中,兩隊男女面對面席地而坐,其中一人手握鼻簫在吹奏樂曲。注解文字說明,這是黎族青年男女在春夏之交時節進行的對歌擇偶;隨后的一副畫面中,生動再現了黎族納聘迎娶的習俗——男女青年在對歌中兩情相悅后,男方會托媒人手持絨線到女方家提親,女方親手接下,代表同意這門親事。此時,雙方商定以若干頭牛及若干件吉貝為聘禮。同時,準新娘還被以刀刺面,涅靛為紋。迎娶之日,女方家長還會給新娘披上被子,并由新郎背著回家。在關于黎族聚會娛樂方面,《瓊黎風俗圖》也同樣還原了黎族人們在聚會中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讓記者驚奇的是,婦女在黎族中似乎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其中一組畫面中,兩名黎族男子一人拉弓搭箭,一人手握鋼刀正在對峙,一場械斗似乎一觸即發。而在這兩名男子中間,一名婦女卻攤開雙手,似乎是在調停。在另外一組“傳箭”的畫面中,一名婦女將一根纏有藤條的竹箭交予一位男同胞,文字說明稱“黎內無文字,其峒長有事傳呼,則截竹縛藤,謂之傳箭,以次相傳,群黎見之,則趨赴不怠,若奉符信然。”王輝山告訴記者,這些畫面的意思是黎族男人性格彪悍,語言不和就打架,而女子在這時則會從中調和,化干戈為玉帛。說明黎族母系氏族遺風比較嚴重,女子在生活中的影響比較大。勸架、部落之間的信使等角色都由女子來充當。

      此外,《瓊黎風俗圖》還有關于黎族先民生活的場景再現,船型屋、射花鹿、葫蘆渡水、花梨貢木的采集運輸等等百年前黎族先民的生活場景一一躍然紙上。


      

      滄海遺珠形制奇特的《海南島圖說》

      除了國內收藏的三大黎圖,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海南島圖說》也是一幅形制獨特的黎族風情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網站及《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一書關于這幅圖的資料中,記者看到了這幅古圖的具體介紹:清后期彩繪本,繪制時間大約在1820年—1875年之間,畫長184厘米,寬93厘米。此外,在資料中還特別說明了圖中有關黎族的生活風俗、服飾及建筑性質均可與《瓊州府志》互證。而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一書的資料,這幅圖還有一個正式的名稱——《瓊郡地輿全圖》。

      與現代地圖上北下南的方位不同,《海南島圖說》這幅古地圖卻是相反的上南下北。據王輝山先生介紹,在古時,地圖的繪制都是采用這樣的方位。《海南島圖說》圖的上部,是崖城,下部,則是海口所、府城。其中,上部的南邊詳細標注了崖城港、三亞港、榆林港等多個海港重地。在下部的“海口所”附近,還明示了東、西兩座炮臺的位置,極其罕見地反映了清代海防的概況。

      在畫面中部,是整個地圖的核心內容,這里不但有“五指嶺”、“那洋嶺”等多座山川的圖像,還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繪制著近三十組黎族的風土人情畫,部分還在旁邊加小字注釋,可謂內容豐詳、圖文并茂。比如,說到黎人耕作情形時,畫著黎人用牛在田間踩踏,旁邊的小注說明:“黎人不識耕,以滋雨為候,縱放群牛踐踩于田間,水土交融弗以種粒,歲亦豐捻之。”圖像配合文字,生動再現了黎族人們耕作的實景。

      王輝山評價說:“這幅圖除了正常地圖功能以外,把海南島民族風俗融匯其中,主要是融入了黎族比較典型的文化特征。而且是第一次發現人物形象在地圖中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海南島圖說》已經不完全是地圖了,它的地圖功能已經退居次要位置,主要是體現黎族風情。”

      同為清代古畫的《海南島圖說》與《瓊黎風俗圖》相比較,一個是將眾多內容融為一體,一個則是單幅精致描繪,結集成冊。在畫工上,能明顯看出《瓊黎風俗圖》更勝一籌。同樣的風俗內容,《瓊黎風俗圖》山色景物布景簡潔,偶有用水墨暈染,人物畫法更為細膩,而《海南島圖說》大部分為粗線條式的勾勒。另外,《海南島圖說》有些內容是《瓊黎風俗圖》沒有的,比如黎人與收購山貨的商人之間的貿易過程、結繩記事等等。

      盡管畫工上略顯粗糙,但《海南島圖說》卻有著獨特的價值。王輝山說:“這是目前發現的將黎族風情結合了地圖匯集在一幅畫上、囊括了海情、風物、城廓分布等內容的古畫首例,具有獨創性。”據王輝山介紹,目前存世的這類黎情圖,全是單幅或折頁式,只有《海南島圖說》是長卷掛軸,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制,都是十分少見的畫作。

      記者手記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黎族傳統的民俗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或已改良或已逐漸消失,比如結繩記事,比如紋面出嫁……古籍記載中的黎俗,今天的人們大多只能從文字的描繪中去追尋。而這些存世的百年黎俗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古代黎族民風民情的生動范本。從這些古代黎圖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黎族先民在深山密林的惡劣環境中所煥發出的不俗生活智慧,同時能全面了解百年前黎族同胞的民風民情。(曾兆旺 趙汶)

      

    [來源:國際旅游島商報    ] [作者:曾兆旺  趙汶] [編輯:童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