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扶貧范圍,將扶貧標準由人均年收入1393元提高到2650元,擴增34.8萬人享受扶貧優惠政策,年脫貧人口由4.5萬人增加到6萬人。”這是2012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事項之一。海南省今年的扶貧工作完成情況如何?未來又有哪些新的計劃?帶著這些問題,海南特區報記者專訪了海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吳井光。
扶貧標準大幅提高
據悉,海南省今年起提高了扶貧標準,已由人均年收入1393元提高到2650元,由此擴增了34.8萬人納入扶貧范圍,享受扶貧優惠政策。
經過統計,按照新的扶貧標準,海南省共有75.3萬人納入了享受扶貧優惠政策范圍。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市縣為:保亭、瓊中、白沙、臨高、五指山。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革命老區、中部少數民族地區、西部干旱地區和北部火山巖地區作為扶貧重點區域。全省600個貧困行政村、150個特困自然村是扶貧攻堅的重點村。標準提高后,享受扶貧優惠政策的人更多,覆蓋面更廣。
今年累計投入3.6億元扶貧資金
“今年年初,海南省提出將扶貧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的十大事項之一,我們一直高度重視,協調各市縣加大扶貧開放力度,市縣的主要領導親自抓扶貧工作。”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吳井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全省已經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6億元(包括革命老區),其中產業發展投入7000多萬元。2006年至今的6年,海南省采取貼息貸款的方式,貼息3080萬元,貸款16億元用于扶貧開發。
今年8月份,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過后,各市縣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如陵水縣立即安排縣財政資金3761萬元用于扶貧開發工作,組織實施25個項目建設,硬化貧困村及老區村道路、修建水利工程、改造民房、建安全飲用水工程和扶持貧困農戶發展生產等。上述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為民辦實事的落實,為海南省今年6萬貧困人口脫貧做出了貢獻。
“雨露計劃”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扶貧開發多年的實踐證明,通過扶持、引導和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增強其就業和創業能力,把人口壓力轉化為資源優勢,是加快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徑。 2004年以來,海南省相繼實施“雨露計劃”,為貧困人口提高素質,提升職業技能和致富本領,取得良好效果。
據介紹,海南省對貧困人口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實施免費培訓教育,讓他們在全省13所中專以上學校得到學習充電的機會。目前,扶貧對象中的在校生有8400多人,今年海南省新招生3300多人,今年已畢業輸入勞動力市場1450人。吳井光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來自白沙的貧困家庭的青年經過培訓,畢業后成功在一家單位找到了工作。在經過了2、3年的磨練后,他現在的月收入已達到2000元-3000元。在他的帶動下,家中其他3人也參加了培訓學習,并順利就業。“按照一個人月收入2000元來算,他們一家月收入就能達到6000元,年收入7萬元左右。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明年、后年,也許他們收入會更加高。”
今年有望超額完成扶貧任務
省第六次黨代會上提出,海南省將在2012年起的5年內,讓全省30萬貧困人口脫貧。吳井光說,按照這個目標,這5年內平均到每年就是6萬人。今年,海南省扶貧工作進展良好,11月20日統計的數字顯示,海南省已完成脫貧人口59655人,約占總目標數6萬人的99.4%。目前剩余目標數正在掃尾,今年12月底前確保6萬人摘掉貧困的“帽子”,且有望超額完成。
吳井光透露,明年,海南省計劃脫貧人口數量還將繼續擴大,預計目標是8萬人。明年開始,海南省將改變扶貧資金投入,側重基礎設施建設,輕產業發展投入,將產業發展的投入比例從今年的40%調高至70%左右。“發展產業、專業帶動等扶貧措施具有良好的可持續性,因此產業發展是未來扶貧工作的主要方向。另外,我們還將繼續對貧困人口進行思想上的培訓,使得他們更新觀念、學會理財,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