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1100公里,僅見長江江豚177頭次——江豚或接近“功能性滅絕”
航行一個月,行程1100公里,白鰭豚一次也沒看見,而江豚也只監測到了不足300頭次。2012年長江淡水豚考察隊昨天抵達上海,考察行程已完成2/3,盡管最后統計數據未出,但江豚“功能性滅絕”的紅燈顯然已經亮起。
長江江豚是否已“功能性滅絕”?考察隊副總指揮王克雄一直不愿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從他給出的一些數字里,不難找到答案:1997年的考察,觀察到的江豚數量接近4000頭;2006年考察時,這一數字已經銳減到1800頭;今年,在武漢-上海江段近1100公里的單程航行中,科考隊目視觀察組共發現江豚177頭次,聲學觀察監測到江豚86頭次。
他提到,以前科學家認為,江豚種群數量如少于1000頭,就應該算是功能性滅絕,而現在這條警戒線下調到了500頭。
即使以“500頭”的標準來衡量,江豚的物種存續也不容樂觀。在過去一個月中,科考隊員每天早上7點觀察到下午5點,同時一套水中聲納裝置拖于船后,用來聆聽長江深處的江豚叫聲。所謂“頭次”,即隊員看到、聲納聽到的江豚次數——可能同一頭江豚被看到了兩次,或既被看到、又被聽到。
“準確的江豚數量要到考察結束后,處理完全部數據才能得到?!蓖蹩诵鄹嬖V記者,雖然兩艘考察船的監測范圍基本可覆蓋長江江面,但肯定不會找到所有的江豚,所以實際江豚的數量應該比發現的多一些。
但能多多少呢?在長江干流上,湖口-安慶江段的水域是目擊江豚數量最多的區域,一天發現了45頭次江豚?!斑@里是江豚傳統的分布密集區,因為這兒沒有通航的夾江、汊江、洲灘水域比較多,并且水深足夠江豚活動?!笨瓶缄牫蓡T、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江豚項目官員張新橋介紹,從蕪湖江段往下,江豚數量陡然減少,因為船舶、碼頭明顯增多。
航道的繁忙程度與江豚數量成反比,似乎成了一條規律。到了上海江段,長江兩岸港口密集,幾乎不見自然景觀,科考隊只發現了3頭江豚。“2006年,我們在鎮江-江陰段發現了40頭次江豚,而這次只有13頭次?!睆埿聵蛘f,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水域半小時統計到的貨船高達88次,較6年前大幅上升。
王克雄解釋,密集的航運,會驚嚇到江豚,使它們躲避在一些支流、汊道中,整個大種群就會被分割成幾頭、十幾頭的小種群,“這會使種群間交流減少,加速江豚的種群退化?!边@次,科考隊就發現,一些無航運負擔的長江支流成了江豚的藏身之地。不過,江豚生存的水深至少需要4米,河小水淺,也為江豚帶來生存隱患——今年上半年,長江中游的反季節超低水位,就使不少江豚被困湖汊,死亡數量比往年猛增一倍多。
作為長江中的旗艦物種,江豚沒有天敵,它的數量銳減,直接指示長江生態系統的惡化??瓶缄犚宦飞弦矊O業資源進行監測,發現長江干流中魚類種群也已明顯減少。身處食物鏈頂端,如果水中有毒,也會富集到江豚體內,最終引起其中毒死亡——洞庭湖就曾發生過因農民撒藥滅草,結果農藥流入湖中使魚兒中毒,江豚因食毒魚而亡的事件。
盡管長江干流已設立了7個江豚自然保護區,但保護力度卻十分有限。比如,保護區的航運就未受限制。王克雄解釋,船運一多,且路線不固定,就使江豚易受船槳誤傷。更重要的是,水上作業發出的噪聲,與江豚母子溝通的低頻聲納接近,而小江豚若在半歲之前離開母親,就難以存活。
據悉,科學家正積極推動《航道法》的出臺,希望在保護區設立固定航道、限制航速,為江豚留出一定的巡游空間。例如,鎮江就利用江心的沙洲劃定航道——這招非常有效,鎮江-江陰段發現的13頭江豚中,有8頭出現在鎮江保護區。
此外,遷地保護也使江豚數量略有增加,如長江石首天鵝洲保護區的江豚數量逐年可增加3-4頭。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