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9日電 韓國第18屆總統選舉投票19日舉行,兩大主要候選人、執政黨新國家黨樸槿惠和在野的民主統和黨文在寅將上演“雌雄對決”。根據選前最后一輪民調,韓國歷史上的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樸槿惠支持率微弱領先,但優勢并不明顯,大選結果仍然難以預測。
樸槿惠:做好準備的“女總統”
樸槿惠是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1979年,樸正熙遇刺身亡,樸槿惠自此遠離政治近20年。1997年,她重返政壇并于次年當選國會議員。2004年3月,樸槿惠當選大國家黨(后改名為新世界黨)黨首。
2012年7月,樸槿惠宣布參加韓國第18屆總統選舉。這是現年60歲的樸槿惠第二次參選總統,她2007年在黨內預選中以微弱劣勢不敵現任總統李明博。此次宣布參選后,樸槿惠一直被外界看好,她以壓倒性優勢成為新世界黨總統候選人。樸槿惠承諾將推動“經濟民主化”,增加社會福利,并結束韓朝互不信任的對立局面。
新世界黨表示,如果樸槿惠當選,將成為韓國歷史上首名女總統,對韓國具有象征意義。而且樸槿惠身為女性領導人,善于包容、強于反腐,能夠提升韓國總統的“領導人”形象。而樸槿惠提出的“做好準備的女總統”選舉口號也為她贏得了更多女性的支持。
文在寅:“盧武鉉的影子”
在野黨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現年59歲,曾在盧武鉉政府中擔任青瓦臺秘書室長,被稱為“盧武鉉的影子”。當選民主統合黨候選人后,文在寅表示,愿成為一個治愈國民痛楚的“療傷”總統。
按照文在寅的說法,這次總統選舉是“未來勢力與過去勢力、新政治與舊政治、平民候選人與貴族候選人”對決。他表示,如果當選韓國總統,將打破既得利益階層掌控的政壇和財閥、檢察相互勾結的特權壟斷,建設普通人優先的國家。將通過南北經濟聯合,向朝鮮派出特使,邀請朝鮮方面參加總統就任儀式,并力爭在上任第一年舉行南北首腦會談。
大選期間,文在寅和無黨派人士安哲秀的競選團隊曾就“單一化”問題爭論不休,最后時刻,安哲秀宣布退選,呼吁擁躉轉為支持文在寅,大選“雌性對決”的局面才得以成形。分析認為,本屆總統選舉呈現執政黨和在野黨、保守派和進步派、工業化對民主化之間“對決”格局。另外由于樸槿惠和文在寅各自的身份背景,大選也被認為是“樸正熙對盧武鉉”的較量。
大選形成兩強格局 選戰激烈難分伯仲
此次韓國大選共有7名候選人登記,但隨著無黨派安哲秀的退選,樸槿惠與文在寅的兩強對峙局面難以撼動,兩人的支持率始終不分上下,而拼政策、拼形象成為選戰的著力點。
本屆大選中,經濟與民生是選民最關心的議題,其中經濟民主化更是重中之重。樸槿惠和文在寅都強調對韓國財閥進行改革、強化公正交易、保護小巷經濟等,但在具體操作層面則有較大分歧。在福利領域,樸槿惠與文在寅也紛紛向選民許下各種承諾以爭取民心,例如提供無償教育、減輕國民的醫療費負擔、減輕大學生的學費負擔等。
對朝政策方面,兩位候選人基調“大同小異”,樸槿惠與文在寅都主張對重啟南北對話持積極態度,希望實現南北首腦會談,緩和南北關系,擴大南北經濟交流。但兩人在外交安保領域存有差異。面對朝鮮可能的“挑釁”,樸槿惠力圖表現出在面對危機時自己有堅決、系統的應對態度,而文在寅則更注重為預防危機發生,在事前積極進行緩和雙邊關系的努力。
隨著選戰越來越激烈,在最后一段時間,樸槿惠與文在寅的互相攻擊也漸入高潮。候選人陣營之間“消極競選”、“黑色宣傳”及誹謗活動愈演愈烈。這種情況遭到了各方的譴責。樸槿惠表示,應該從本屆選舉起根除誹謗活動的弊端,采取嚴厲措施,全面應對政治把戲、不實言論和詆毀行為。
據介紹,現代韓國選舉制度始于1948年5月10日實行的普選。韓國總統由全國范圍內平等、直接和無記名投票產生,任期為5年,不得連任。根據憲法,當出現總統死亡或者傷殘時,總理或國務會議成員將臨時代理總統之職。
朝鮮射星為大選增添變數
在韓國大選最后的如火如荼階段,朝鮮突然發射“光明星”衛星,給原本就混亂的韓國選戰增添了新的變數,韓國輿論直呼“局勢難以預測”。
報道指出,朝鮮射星在引發韓國政府方面緊急應對外,兩位候選人的“半島危機管理能力”亦成選戰焦點,新世界黨和民主統合黨競選陣營均在射星當日表態譴責朝鮮。樸槿惠指其“不僅僅是對韓國的挑釁”,“也是對國際社會決議的正面挑戰”;文在寅也強調,“朝鮮公然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堅決反對朝鮮威脅半島和平的行為”。
但韓國《中央日報》指出,雙方強調的重點實則不同,樸槿惠傾向于“安保論”,文在寅傾向于“安保無能論”。樸槿惠呼吁選民選擇“擁有明確國家觀念的勢力來接管國家”,稱“無論朝鮮怎樣掙扎,國民們都不會有一絲動搖”;文在寅則批評現政權沒能監測到朝鮮衛星發射實情、對金正日逝世也是全然不知,“反映出新國家黨政府安保無能。”
也有韓國選舉專家認為,“來自朝鮮的風險”經常在各大選舉中被候選人利用作為籌碼,選民十分熟悉候選人打“朝鮮牌”的情況,因此朝鮮射星不會給大選結果帶來實質影響。《金融時報》對“朝鮮因素”對韓國大選影響力的看法與此相近,其報道稱,相對于同期進行大選的日本,“外交政策”對韓國選舉結果的實際影響更小,韓國民眾更關心的是經濟增長和財富分配。(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