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24日消息 近日了解到,目前,海口城區每天產生1400多噸生活垃圾,全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從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底,垃圾發電量達1.63億千瓦時,上網電量1.35億千瓦時,垃圾處理量達53.57萬噸,節能標煤9.9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量大約29.11萬噸。
生活垃圾全部焚燒發電
據介紹,海口生活垃圾每天收集三次,主要以環衛清掃作業、環衛工人上門收集和垃圾桶收集完成。目前全市共有垃圾收集站50座,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集中在城市各個小型轉運點后再轉運。集中在城市各個小型轉運點的垃圾,用環衛專用車輛運送至白水塘大型中轉站和江東中型轉運站,進行機械壓縮后再用大型環衛運輸車運往顏春嶺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填埋。
為使垃圾處理更好地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2009年底,我市在垃圾填埋場西側建設一座日處理能力120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通過BOT模式公開招標,由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標承建,總投資額為4.8億元,引進兩條日本日立造船株式會社生產的機械爐排焚燒爐,年處理量40萬噸,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目前海口、澄邁的生活垃圾全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日處理垃圾近1500噸。不僅實現了對垃圾的高效集中處理,還能利用垃圾進行焚燒發電,變廢為寶,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三豐收”。
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收集
據悉,我市已選擇了50個住宅小區、政府機關作為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用分類收集箱替換原來的單個垃圾桶。分類箱造型別致,顏色鮮艷,引人注目。“可回收”、“不可回收”、“廢玻璃”、“有毒有害”等醒目標識更是通俗易懂。通過深入扎實的工作,垃圾分類知曉率在試點單位人群中達到90%以上,垃圾分類參與執行率達到60%以上,增強了廣大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認識,豐富了垃圾分類管理的經驗,為今后我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實現我市生活垃圾收運方式的徹底改革和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節能監控管理。
鄉村垃圾擬納入城市管理
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盡快開工建設一座日處理能力15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以完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進一步提高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積極推動白沙門污水處理廠工藝升級改造項目及桂林洋污水處理廠的改擴建項目,積極推進江東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一期工程和長流污水處理廠近期配套管網工程建設進度,爭取早日完成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并投入使用;同時,我市計劃把鄉鎮、農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納入城市垃圾管理范圍,在垃圾轉運站建設與垃圾運輸車的配置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據了解,2006年總投資1.97億元的海口市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系統開始建設,包括1座大型垃圾轉運站,配套建設2座中型轉運站和50座小型垃圾收集站。現已累計投資1.4億元,先后建成日轉運生活垃圾1000噸的白水塘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日轉運生活垃圾300噸的江東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44座垃圾收集站和6處移動壓縮設備。此外,投資2300萬元、日轉運能力150噸的長流中型轉運站于2012年4月立項,10月完成環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