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幾乎人人都在使用手機電話,網絡購物、刷卡消費等也日益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讓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班……這些表面上看去十分正常的消費活動,卻往往存在個人信息泄漏的安全隱患。
個人信息泄漏無所不在
近日,本報報道了臺胞莊先生在海口持銀行卡在身,卻被他人在深圳持偽造銀行卡刷卡消費詐騙近30萬元的事情。海口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像莊先生這樣被人偽造銀行卡詐騙的案件并不多發,可因為個人信息泄漏而遭詐騙的案件卻時有發生,近期市公安局網警支隊破獲多起網上個人信息泄漏引發的詐騙案,其中一些詐騙案的個人信息泄漏者是網絡后臺管理人員。
網絡銷售信息牟取暴利
本報曾經報道過龍華警方破獲的一起詐騙案,租住在美蘭區的一名大學學歷的女子利用幫助朋友辦理信用卡額度升級業務,持對方身份證及復印件,更換了對方信用卡密碼詐騙走信用卡上的10多萬元。
海口網警部門在辦理一些網絡詐騙案件時,也發現有人專門在網上售賣他人個人信息。今年上海警方在辦理一起信用卡詐騙案時發現,犯罪嫌疑人用于作案的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均購于互聯網,由此發現一個非法出售個人信息的犯罪群體。辦案民警深挖案件線索,查明有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機動車主信息、學生學籍信息及大量企業信息等被非法銷售,通過網絡以每份信息60元到20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再以150元至300元的價格將獲取的信息販賣給下家,從中獲取非法利益。
立法保護信息安全是好開端
海口警方在對轄區發生的各類詐騙案件統計示意圖中,顯示網絡詐騙案件已占29%,此類詐騙案呈逐年上升趨勢。海口網警負責人認為,利用當事人家庭成員信息等實施詐騙的案件近年來多有發生,嫌疑人往往利用當事人對家人生命和個人財產安危擔心的心理,詐騙錢財。
據了解,目前我國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項法律尚未出臺,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具體內涵尚缺乏清晰界定,難以具體操作。全國人大常委會12月24日將審議“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的議案”,對許多個人信息頻遭泄露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