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羊山地區發現了普通野生稻的分布,這是來自于近期羊山濕地生態調查志愿者的調研結論。據悉,普通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志愿者尋找普通野生稻
“下面我們從這里開始,有不少濕地,各個組的成員現在開始拿設備,12點集合。”23日上午9時許,海口市龍華區城西鎮薛村一處濕地岸邊,嘉道理中國保育駐海南自然保育主任盧剛開始給志愿者們布置調查任務,并分發望遠鏡、漁網等設備。
參加此次調查的志愿者有20多名,這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尋找大家身邊的寶貝——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經過長年的進化,成為現代的栽培稻,它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嘉道理中國保育駐海南自然保育主任盧剛介紹,考古學家通過對挖掘出土的稻稈、稻葉進行外形特征鑒定,證明了中國在7000年前就已經培育出了水稻,比盛產水稻的泰國栽培歷史還早1000多年。
野生稻分布羊山地區
據盧剛介紹,由于普通野生稻是水生植物,從外表看和雜草沒有多大區別,如果不結果很難與其他的植物分辨開。現在正是野生稻結果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辨認。
“你看,前面水里的那棵,就很可能是。”說話間,盧剛已經赤腳下水,采集了一個樣本。從外表上觀察,與普通的栽培稻相比,樣本結的穗長而癟,也更少。
隨后,志愿者們又在周邊的其他幾處濕地發現了該樣本。不過,分布的都很分散,不成規模。
“通過我們的調查,可以證明海口羊山地區的濕地有不少普通野生稻的分布。”盧剛說,但很顯然,他們的生存面臨著農業生產和城市發展的威脅。志愿者們想通過這個調查,引起公眾和主管部門對這一珍稀瀕危物種的重視。考慮在城市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
據悉,在廣東和海南,以前有1182個野生稻分布點,幾乎各縣鄉均有。近年在15個縣市考察,曾經記載的17個分布點消失了13個。
資料鏈接
野生稻中蘊藏著豐富的抗病蟲、抗逆、品質好、蛋白質含量高等優異基因,是水稻抗性育種研究的基因源。2000年,袁隆平等人與美國的科學家合作,通過分子技術從普通野生稻中發現兩個增產基因,可比現在的高產雜交稻增產36%,再次印證了野生稻在雜交稻研究中的寶貴價值。(記者袁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