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8年了,孩子們跟他們的老師第一次合影。12月20日,13個“小不點兒”簇擁在鏡頭前,嘻嘻哈哈,綻放著天真爛漫的笑臉;4位男老師,齊刷刷站在孩子身后,靦腆地笑。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北港島:麻雀小學四位教師孤身任教26年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2-12-25 18:49


    12月20日,北港島“麻雀小學”的師生與校警合影。者 張茂 攝


    12月20日,陳吉雄老師給一年級學生上語文課。記者 張茂 攝


    12月20日,小朋友聚精會神聽課。? 張茂 攝

      8年了,孩子們跟他們的老師第一次合影。12月20日,13個“小不點兒”簇擁在鏡頭前,嘻嘻哈哈,綻放著天真爛漫的笑臉;4位男老師,齊刷刷站在孩子身后,靦腆地笑。

      這里是隸屬于海南省海口市卻遠離海南島的一座小島——北港島。

      孤島有座“麻雀小學”。支教者來了一批又一批,走了一批又一批。留下來的,只有這4名老師。他們孤身前來,寄居島嶼,耐心從教,最短的已達18年,最長的有26年。

      身在這里

      從海口市區前往北港島,需要倒2次渡船。2小時的陸海行程是海口通往北港島的唯一路徑。

      提起北港島上的4位老師,“瓊北渡4113號”渡船的老船東阿福很感慨:“北港的人除了嬰兒都認識他們,他們對我們幫助大,我們沒有什么能給的,只要他們過海,船費都免!”

      阿福清晰地記得,無數次的暴風雨中,北港小學老師們被淋透了衣衫,從岸上扛著大箱子倒渡船,那箱子包得緊緊的,里邊裝的,全是孩子們新學期要用的書本。

      北港島是鑲嵌在瓊島北部東寨港區外海和內灣交匯線上的一顆明珠。北港村人靠海而生,世代捕魚。“環境雖美,但交通出行異常不便,這里,要比海口的三江、紅旗等偏遠鄉鎮的行程還要遠上一倍。”臨近島嶼,跟記者同船的演海小學教師林桂蘭說。

      林桂蘭也曾在北港島上支教,但她說,我比不上留守島上的周老師他們,那時每星期五只上一天課,都覺得艱苦無比,完全不理解周老師他們在枯燥小島上堅守18年的樂趣何在。

      但北港小學的周乃文、陳吉雄、周安楊、黃海雷4名老師心里的確一點不覺得苦。這從上午的一堂語文課便感受得出來。

      一根小木棍,一大壺茶水,陳吉雄老師的全部行頭都在這里。

      陳吉雄是一年級8個小學生的班主任,這堂課,他給孩子們講起了《懷素寫字》。“唐朝的和尚懷素從小就喜歡寫字,他非常認真刻苦,因為貧窮,將木板當紙用,結果把木板都寫穿了,后來才成為了有名的書法家,我們也要做像懷素那樣對社會有用的人。”

      陳吉雄善于啟發孩子,講課的時候,手里的小木棍當教鞭,認真地指著黑板上整齊書寫的故事,讓孩子們自己大聲喊出來空格處應該填什么詞。

      銹跡斑駁的課桌椅,8個穿著拖鞋、光著小腳丫的孩子就是一年級唯一一個班的全部成員,他們坐在老師面前,快樂而大聲地朗讀。

      陳吉雄熟悉每一個孩子:“最調皮的是饒建雄,寫字最好的是陳靜茹,寫作業最認真的是陳欣萍。”在陳老師的眼里,無論老實的還是調皮的,他們都是好孩子,“全校13名小學生,期末考95分以上的孩子有7個,這是非常不錯的成績。”老師總是鼓勵著他們。

      北港小學成立于1953年,剛辦學時,學校設1至6年級,有90余名學生,但辦學條件相對落后。近年來,生活改善了,越來越多的島民把子女送到島外的學校就讀。北港小學孩子人數逐年下降。“2009年,經批復同意,北港小學撤掉了3至6年級,只剩1至2年級的13名小學生。”演豐中心小學校長張余全說。

      13個孩子的學校,辦不成運動會,組織春秋游也缺乏“人氣”,孩子們眼巴巴地望著大海。周乃文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跟其他3位老師變著法兒地搞各種小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業余生活:帶著“小不點們”去紅樹林,撿拾飄在水面的紅樹、椰樹種子,重新摘插回水塘里,既保護環境,又增添村里的美景。18年來,老師們的良苦用心,總是讓這里的孩子能感受到童年別樣的快樂。

      “我們坐船去的!那里好美呢!”這是一年級班長陳明德印象最深的活動。

      情在這里

      堅守是北港小學的校魂。

      “4位老師上島時都是年紀輕輕的小伙子,如今已經中年,為了村里的孩子,他們把家和心都安在了這里。”北港村委會干部翁雄濤說。

      周安楊瘦瘦高高,文質彬彬,1993年上島,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最初并沒想留守孤島。

      多年前,周安楊的岳母林新梅老師光榮退休了。林新梅在北港小學當了30年教師,無怨無悔,本來早到了該退休的年紀,但學校的孩子們舍不得這個唯一的女老師,她硬是多干了2年,最后身體不好才退休離島。

      要走的那一天,好多小孩都哭了,村民也舍不得,送這送那。林新梅對她的“半個兒子”周安楊說,你也要干到自己走不動的那一天!“要不你對不住這里的鄉親,也對不起我。”

      周安楊被岳母的無悔深深觸動,從此堅定了終身從教的決心。

      黃海雷是4位教師中來校最早的一位,1986年上島至今,已堅守了26年。20多年來,黃海雷的兒子從咿呀學語,到大學畢業,跟他交流最多的竟都是在電話里。為了北港的孩子,他對自己的小孩舍棄了大部分時間。

      令翁雄濤印象深刻的是,4位老師不僅給北港小學的孩子上課,還主動擔起了照顧村里更小年齡孩子的責任,他們的愛不僅播灑在校園,也如雨露般滋潤著村莊。

      北港村常駐人口800多人,6周歲以下的兒童11名,北港居民幾乎全是漁民,早起晚歸,小孩兒誰來帶?周乃文和三位老師咬咬牙,把11個孩子接到了學校,辦起了免費的“幼兒園”。

      楊青、楊靜是雙胞胎姐妹,父親喪失工作能力,家里都靠母親彥強來支撐。小姐妹倆從上“幼兒園”起就跟著周乃文老師,除了交40元的城鎮醫保和買一些必要的書本,幼兒園什么費用都沒收過。有了幼兒園,孩子們的父母親省了很多心,彥強說:“有周老師他們在,我跟孩子們的生活就有指望!”

      18年來,周乃文他們擔心的不止是臺風、大雨,還有潮汐。漲潮的時候,老師們最擔心的是孩子回家的路。每次都是摟著抱著,一個個送回去。北港小學地處海邊,門前有一座小橋,水一漲,小橋很容易被淹沒。無數個清晨或傍晚,老師們都是背著一個、拽著一個、拉著一個,一點一點地摸索著前行,不讓一個回家的孩子掉隊。

      “村里哪家哪戶有人生重病或缺錢,老師們總會主動發起捐款,捐得最多的也是他們。”翁雄濤至今還能回憶起當年村里老陳被鞭炮炸斷手指急需手術費,周老師一捐就是幾百元的情景,“可那時,周老師的工資才490元。”

      市里派來了培訓漁民技術的指導員,老師們主動讓出教室,讓漁民們在他們的教室里上課;來臺風了,沒建防洪樓前,村民們避風也都是在學校,老師們承擔起了給村民做飯菜的任務,4個大男人都有拿手好菜。

      老師們無怨無悔的付出,感動著北港村人。

      經常地,只要有人出海捕魚回來,不管什么品種,也不管家里是不是有在校讀書的孩子,村民都會把最好的、又方便煮食的海鮮拿給老師們做早餐;誰家后院的楊桃熟了,馬上就裝好滿滿一袋子,給老師們送去。

      心在這里

      孤島,見證了很多人的來來去去。

      “很多人是講好條件的,最多在北港待多久,然后一定要調回鎮里或市里才肯來支教。”張余全說,除了這4位不提任何條件的老師外,20多年間,其他到北港島的年輕教師,支教時間最長的沒有超過1年。

      是什么支撐著周老師們的堅守?

      留在這里是因為環境好嗎?不是。周乃文回憶當年上島時的情形,海島上沒有深井,能喝到的自來水都是帶著咸味兒的,接一盆放在屋內,第二天清晨,準保可以看見盆邊的一圈紅銹。

      這里的校園談不上有多棒的環境,3位男教師擠在十幾平方米宿舍里生活,直到2004年海口市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時才得以緩解。上島的最初10年,老師們宿舍的電視只能收到3個頻道。學校至今還不能上網,周乃文說,跟上網相比,他們最渴望的還是能盡快攢錢買到一臺打印機——教育部門和中心小學的來文,他們現在仍在用手寫來回復,效率很慢,大家都很焦急。

      留在這里是因為待遇高嗎?也不是。周乃文、周安楊、黃海雷3位教師的收入都只有2000多元,陳吉雄老師只有850元的代課工資,相對于昂貴的島嶼生活消費來講,老師們生活上倒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見到記者的那一天,陳吉雄老師手拿一本厚厚的成語詞典,這是放學后要渡船送到鋪前中心小學給上六年級的兒子用的,老舊的版本,前20頁已經脫落,愛孩子的陳老師卻仍沒舍得給兒子換一本。

      留在這里是因為輕松的教學嗎?更不是。學生家長韋玉尼說,“剛開始,孩子學習成績差,急得我不知怎么辦好。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周乃文等老師利用下班時間輪著給孩子補功課。”

      還有兩個小姐妹有時不想上學,父母外出打魚也沒時間看管。她們的奶奶韓秀平說,只要哪天孩子們晚到了或沒去,陳吉雄老師就一定會打電話來問情況,到了晚上也一定會來家訪。

      學生家長馮秋玲說,“孩子的成績全靠黃海雷老師的輔導,我們沒文化,但是看到孩子愿意跟黃老師學,我們心里很踏實。”

      看著父親和叔叔們的奮斗與堅守,周乃文12歲的女兒周世華說:“爸爸,無論將來我走到哪里,我也要回北港來當老師。”(見習記者杜穎 記者 胡續發)

    [來源:海南日報    ] [作者:杜穎  胡續發] [編輯:童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欧美色图校园春色|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小说| 84pao强力打造|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欧美videos极品| 免费观看的黄色网址| 色狠狠狠狠狠香蕉|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幻女free性zozo交| 久久综合琪琪狠狠天天| 欧美人与动牲高清|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 www.色日本|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16|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 bl道具play珠串震珠强迫|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在一起| 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 韩国出轨的女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中文版|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扶着大肚子从后面进|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