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國家郵政局獲悉,討論3年之久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已起草完畢,并于前日組織部分快遞企業征求意見。按照該辦法,以后快遞公司攬收同城、異地快遞將分別被收取0.1元/件和0.2元/件。按此計算,以今年前11個月的業務量,快遞企業上繳的郵政基金總規模就超過11億元。
法規由財政部牽頭
據報道,《辦法》草案規定,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據國家郵政局人士透露,該法規由財政部牽頭,國家郵政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參與起草。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3億件,同比增長55%。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1%、73.7%和3.2%。僅按照這個數據計算,三部分將分別收取郵政基金1.16億元,7.41億元和3.22億元,共計11.8億元。
據記者調查了解,該辦法遭到行業內普遍反對。
“一單快遞最多也就賺個5毛錢,郵政基金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快遞企業更沒法干了。”韻達快遞一位地區總經理表示。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按這樣的標準征收,相當于對快遞企業增加占其營業額1%—1.5%的稅收。
“相當于拿走行業1/5利潤”
“我們平均每天是400萬單,倘若每單收1毛錢的基金費,每天就是40萬,快遞企業還剩多少利潤?”一家國內民營快遞前五強的企業人士說。
據他介紹,現在行業平均的利潤率是3%—8%,一年行業的整體利潤只有40億—50億元,其中包含了利潤較高的外資快遞公司。抽走11億的利率,等于拿走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利潤,給民營企業致命打擊。
辦法出臺還有較長時間
雖然《辦法》草案有征收門檻,即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入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征,但業界認為這道門檻形同虛設。“這幾年的競爭和發展,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現在還有20人以下的快遞公司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說。
上述國家郵政局人士也表示對“企業普遍表示壓力很大”有了解,他稱,2009年《郵政法》就已經提出設立郵政基金,但這些年進展緩慢,表明出臺這項政策非常謹慎,會充分考慮各方意見。現在也只是在征求意見階段,程序走下來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 背景
基金將補貼郵政信函遞送
據了解,之所以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旨在對郵政公司的信函遞送等普遍服務部分的運營進行補貼,征收對象則是所有快遞企業。在我國,目前很多信函、明信片的遞送價格低于實際運營成本。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信函遞送的運營,更異常艱難。而且普遍服務還需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信函投遞網點,并保證價格的穩定。
在200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郵政法》就已經為郵政基金的征收埋下伏筆。該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
目前我國郵政普遍服務基本上由中國郵政集團承擔。中國郵政集團的網站披露,2011年中國郵政集團函件業務實現收入122.8億元,但一直未有函件業務虧損情況的數據。不過加上銀行、保險等業務一起的中國郵政集團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當年盈利13.06億美元。
崔忠付表示,郵政普遍服務是國家義務,即使出現虧損也應該由國家財政來解決。徐勇也表示,國家郵政集團旗下的業務出現了虧損,卻拿民營快遞公司的利潤來補差價,這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2011年曾在其微博上表示,“國家郵政局和財政部準備對快遞企業征收普遍服務基金,殺雞取卵也要是一只成熟的母雞才行,而民營快遞只是一只剛孵化的雛雞,還沒卵呢!”(蘇曼麗)
“10億元收費”是快遞業不能承受之重
■ 觀察家
據報道,《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已起草完畢,并開始征求意見。《辦法》規定,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征。有媒體計算,該基金每年可征10億元以上。據悉,這筆錢將用于資助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等“無利可圖”的郵政服務。
今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政策,促進物流業發展。6月,國務院出臺利好物流業發展的“國八條”;8月,又出臺扶持物流業的“國九條”;幾天前,國務院又確定降低流通費用10項政策措施,劍指我國流通環節費用高企的頑疾。接連的政策利好,讓飽受高稅費壓力的快遞業,為之振奮。
但此時,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的消息傳來,令快遞業感到一絲寒意。一個快件一兩角錢的收費看似不高,但要知道,民營快遞企業的利潤一般在0.3元~0.6元/件之間,這就意味著,郵政基金的收取,可能將吃掉快遞企業三分之一左右的利潤。業內人士就表示,按此標準,相當于對快遞企業額外征收了占其營業額1%~1.5%的稅收。
毫無疑問,“10億份子錢”是快遞業不能承受之重,它既違背了國家促進物流業發展、降低流通領域稅費負擔的政策方針,也與清費減稅的財稅體制改革的大方向相悖。
得承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等的郵政服務,確實面臨不菲的運營壓力。但化解這一壓力,不能靠“變相加稅”來解決,相關部門亟須做的,是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來壓縮不合理的成本,并建立起內部的補貼機制,用贏利的業務,來補貼虧損的業務——例如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的凈利潤為209.36億元,有這么巨大的利潤,完全可拿出10個億的錢,來扶持郵政普遍服務。此外政府也可補貼一部分。
2009年實施的《郵政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但法律并未明確如何征收。實際上,快遞企業已經依法繳納了相關的稅費,履行了自己的納稅責任,完全可以從他們已繳的稅費中,轉移出一部分,注入郵政基金中。
中國龐大的非稅收入規模,已經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大障礙。所以,現在需要做的是對名目繁多的非稅項目進行清理,而不是繼續增加。中國快遞業仍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需要的更多是扶持,而非“抽血”。實際上,這些年來名目繁多的基金收費嗎,包括包括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公路建設基金等,一直飽受詬病,一項基金從民間的消費力中“抽血”十億百億,總的加起來,無疑是個驚人數字。所以,拋棄增費加稅的“基金”模式,建立新型的、由公共財政體系來維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模式,已是當務之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