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久。圖片來自楚天都市報
記者 曹曉波
【編前語】2012年,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按照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始終堅持“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工作主題,以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維護公正為著力點,切實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改革創新工作方法,辦理了諸多優秀案件。從本期起,本報將篩選出其中典型案件進行連續報道,為讀者獻上一系列名案大餐。
官場叱咤風云、不可一世,被永州政界、商界和民眾稱為“久哥”的原永州市委副書記唐長久,憑其位高權重及盤根錯節的社會關系,貪污受賄巨額財產,即使在案發被捕后,仍企圖策反辦案人員,但最終難逃法網。該案的成功破獲,提供了由證到供依法辦案的范例,是迄今為止衡陽市檢察機關實施偵查一體化、跨區域辦案規模最大的案件。
案情:濫用職權致國家損失上千萬
唐長久,男,1954年農歷9月29日出生,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原永州市市委副書記兼永州市中心城建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副廳級),永州市第三屆人大代表。為人講江湖義氣,辦事獨斷專行,且任職從未離開過永州,被人稱為“永州王”。
經法院審理查明:唐長久在擔任永州市委副書記兼中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期間,濫用職權,違反國土、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違法處理、決定永州市濱江1號宗地擴大供地面積等有關事項,為開發商楊某謀取不正當利益,造成國家土地出讓金損失1534.35萬元;在擔任江永縣縣委書記、永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秘書長、永州市委副書記、永州市中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在土地開發、工程建設、人事安排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單獨或與他人共同收受他人賄賂共計165.44萬元,其中未遂16萬元。
偵破:“情書”變“勸降信”巧施離間獲突破
唐長久政治閱歷深社會關系廣,反偵查能力強,一度給辦案干警帶來麻煩。且該案系異地查辦,證據量非常大,光是調查取證的對象就達到380余人次,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相當部分是在職的黨政領導干部,有的還是經唐長久之手提拔的干部。同時該案的利害關系人一般都與唐長久結交多年,已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口供獲取難度大。
調查之初,唐長久根本不把辦案干警放在眼里,態度傲慢,甚至公然利誘試圖策反辦案干警。辦案干警決定首先打掉唐長久的囂張氣焰,于是單刀直入地質問唐長久:濱江廣場1號地是誰一而再再而三地力排眾議,給國家造成的上千萬損失誰來承擔責任?你作為一個副廳級干部,沒有掌握你的犯罪事實會輕易動你嗎?幾句話戳痛了唐長久的軟肋,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另外,唐長久案攻堅時正值唐的父親生病住院,他知道后非常擔心父親發生意外。在這種情況下,辦案干警從人性化辦案角度出發,答應帶他去醫院看望。幾番較量,情動人心,唐長久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對問話也配合多了。
其次,巧施離間計,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唐長久案發前與情婦馮愛華訂立了很長時間的攻守同盟,兩人的心理防線非常堅固,辦案干警多番造勢卻收效甚微。辦案人員精心設計,故意讓唐長久跟馮愛華通信,不留痕跡地對唐長久的親筆書信加以修改,由此“情書”變成了隱約招供的“勸降信”。馮愛華果然信以為真,辦案人員適時宣講法律、政策、案例,讓其認清形勢,選擇好出路,由此一舉突破了馮愛華的心理防線。
最后,根據馮愛華的交代和外圍調查的證據,談話人員采取虛實并舉、引而不發、內外夾擊、步步深入的策略,巧示證據,徹底摧垮了唐長久的心理防線。在唐長久開口后,談話人員持續運用組合拳保持高壓態勢,以瀆職犯罪和受賄犯罪交替進攻,促使其不僅坦白了檢察機關掌握的在濱江1號地上濫用職權的犯罪事實,而且還交代了辦案人員未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實,有效擴大了戰果,得到了省院、省紀委的充分肯定。
2012年5月17日,衡陽市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唐長久構成濫用職權罪與受賄罪,判處唐長久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一百萬元。一審判決后,唐長久未提出上訴,檢察機關未提起抗訴。
透視
由證到供依法辦案的范例
唐長久案的查處在永州乃至全省、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良好反響。該案提供了由證到供依法辦案的范例。在查辦此案的過程中,檢察機關沒有按照傳統模式把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為整個辦案的重心,而是根據犯罪構成和偵查審訊工作需要,將辦案重心前移到初查,全面、巧妙地收集指向犯罪證據鏈條中的客觀證據和對破案有價值的相關信息。在掌握大量相關證據、信息的基礎上,專案組選派了最精干的審訊力量,并量身定做了專門的審訊預案,運用智謀以證促供,最終供述與證言、證言與書證物證、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主要證據與輔助證據相互對應,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鎖鏈。
案件取得了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辦案過程中,檢察機關在堅持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努力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涉案的濱江1號項目系永州市的重點工程項目,為了不影響項目正常運轉,專案組在查清案情的基礎上,及時對項目負責人楊某取保候審,保障了項目繼續順利、有效運行。來源法制周報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